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实验室新闻·最新动态>详细内容

实验室新闻·最新动态

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湿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7-13 08:40:38 浏览次数: 【字体:

1111.jpg

 79日至10日,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湿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学术论坛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广西中医药学会、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主办,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仙茱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


11.jpg

李方秘书长主持专委会的选举

 选举过程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最后,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氏理湿学派”创始人邓家刚当选第一届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副院长黄国东当选常务副主任委员。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王强、王振常、钟文,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卢健棋,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张永全、陈壮,钦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梁秋明、朱开昕,桂林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邓建华,以及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秦华珍、侯小涛、郝二伟杜正彩17人当选副主任委员。郝二伟兼任秘书长。大会还选出60名常务委员。

DSC_6967.jpg

选举现场


000.jpg


“邓氏理湿学派”创始人邓家刚当选第一届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jpg

首届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jpg


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湿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结束之后,首届中医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学术论坛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始进行共有35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全国名中医、国家岐黄学者高思华线上学术报告;邓家刚、卢健棋、黄国东等专家现场学术报告。下午,天津药物研究院首席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张铁军研究员,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白钢,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方药学系主任钟赣生,全国第二批中医优秀人才、济宁医学院中西结合学院院长孙冰线上学术报告;西南医科大学袁叶飞、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郝二伟现场学术报告。


011.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线作《态靶辨治—中医药战略机遇与传承创新》学术报告(线上)


02.jpg

全国名中医、国家岐黄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思华教授作《中医“湿”与湿病辨证论治》学术报告(线上)



0111.jpg

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广西名中医、“邓氏理湿学派”创始人邓家刚教授作《中医五脏湿病研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学术报告


DSC_7041.jpg

主任医师、广西名中医、广西岐黄学者卢健棋教授作《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水与湿》学术报告

DSC_7044.jpg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西名中医、广西岐黄学者、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副院长黄国东教授作《慢性肾脏病中的湿证辨治》学术报告


DSC_7049.jpg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二区主任张永全教授作《脑梗死从痰湿论治》学术报告


4.jpg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授衔专家张铁军研究员作《痹琪胶囊治疗寒湿阻络痹症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学术报告


5.jpg

南开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白钢教授作《基于化学生物学白术燥湿利水的分子机制研究》学术报告


08.jpg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方药学系主任、主任医师钟赣生教授作《枳葛解酒保肝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探讨》学术报告


DSC_7064.jpg

西南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袁叶飞教授作《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的赶黄草总黄酮胶囊保健食品研发》学术报告


6.jpg

济宁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孙冰教授作《应用理湿理论治疗疑难杂病临床经验探讨》学术报告


9.jpg

广西中药药效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广西中医湿病方药理论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广西青年歧黄学者郝二伟教授作《中医药理论创新与实践—邓家刚教授学术思想传承》学术报告


6982.jpg



1.jpg

学术报告现场


专家们以“百病调治,理湿为要”为主题,结合实例,引经据典,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讨理湿中药研究和理湿临床研究,包括传统理湿中药的药效评价、现代药物与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健康产品的开发等重要学术内容。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湿病证治方药相关的科学问题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并倾力研究的命题,每一位中医湿病专委会的成员不仅要主动承担起传承中医药民族医药的责任,还要不断创新,团结全区各地医院和专家一起努力开辟中医湿病研究新天地!




1.jpg


基本內涵:“邓氏理湿学派”是我国知名中医药学家、广西名中医邓家刚教授率领团队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建立起来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化湿、利湿、祛湿、渗湿、燥湿等内外兼治方药和技法,对五脏湿病和湿性体质进行调治的学术流派和应用体系。

理论渊源:《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

核心学术思想:百病多因湿为害,调治务当常理湿,理湿勿忘通瘀滞。

发展目标:基于中医“湿”与“湿病”的认识,以五脏湿病为辨治重点,以芳香南药为用药特点,吸收壮、瑶、京等少数民族医学精华,融医、药、食、技为一体,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重点在代表性疾病、代表性方剂、代表性药物、代表性食饮、代表性技法等方面建立起有本学派鲜明个性特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逐渐形成具有我国南方医药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

传承团队:“邓氏理湿学派”研究与传承由两大方阵组成,即“理湿中药研究方阵”与“理湿临床研究方阵”。两个方阵各有侧重又相互融通,交叉支撑发展。

理湿中药研究方阵:以理湿中药民族药传统药效评价、现代药理与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健康产品开发为重点,揭示理湿中药传统功效的科学内涵;以“中药反性共存律”理论为指导,开展创新中药活性物质发现的探索性研究;以需要为导向,开发一系列具有理湿功能的健康产品,为临床应用提供应用基础研究的有力支持。

理湿临床研究方阵:以五脏湿病和湿性体质防治调理为重点,开展“湿邪致病”与炎症、免疫、功能紊乱等关联性临床证据研究;舌苔厚腻与辨湿生物标志物、五脏湿病真实世界的循证依据研究;以“百病多因湿为害,调治务当常理湿,理湿勿忘通瘀滞”为理论指导,以脾为枢,肺肾为轴,芳香南药为器,反性配伍为法,开展理湿中药(复方)及相关技法干预五脏湿病及湿性体质的临床效应等研究,为五脏湿病诊疗规范、医院制剂及健康产品开发提供临床研究依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