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大纲

《针灸医籍选》教学大纲(32学时供赛院针本)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针推学院基础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5-11-17 08:52:54 浏览次数: 【字体:

《针灸医籍选》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认识古代针灸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及其真实含义,掌握古典针灸理论在临床各科的应用,为指导临床服务。同时,也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古代针灸学术的发展,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针灸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针灸临床辨证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通过对针灸古籍的学习,学生对针灸的神奇疗效心生向往,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研究针灸的热情,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上篇医经选

医经选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黄帝内经》中不同的经络、腧穴理论。

2.了解《黄帝内经》中不同的刺法灸法理论。

3.了解《黄帝内经》及《难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

4.熟悉《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特点。

5.了解《黄帝内经》中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

1.《黄帝内经》中的经络、腧穴理论。

2.《黄帝内经》中的刺法灸法理论。

3.《黄帝内经》及《难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

4.《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特点。

5.《黄帝内经》及《难经》针灸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

6.正确认识《黄帝内经》及《难经》中的针灸理论体系。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讨论。2学时。

第一章《灵枢》文选

第一节、九针十二原第一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

2.熟悉本篇的学术思想。

3.掌握本篇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针刺应用的基本原则。(熟记“小针之要……妙哉工独有之”)

4.熟悉迎随之义。

5.掌握针刺操作的基本要求。(熟记“持针之道……知病存亡”)

6.熟悉脉诊的重要性。

7.掌握十二原穴的作用。(熟记“五脏有六腑……而知五脏之害矣”)

8.了解本篇对针刺作用的描述。

[教学内容]

1.“九针十二原”的学术思想。

2.编纂《针经》的主要目的。(从“篇首……始于一,终于九焉”)

3.针刺应用的基本原则。(从“小针之要,……急取诛之”)

4.“持针之道”。(从“持针之道……切之独坚”)

5.脉诊的重要性。(从“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致气则生为痈疡”)

6.十二原穴的作用。(从“五脏有六腑……而知五脏之害矣”)

7.针刺的作用。(从“今夫五脏之有疾也,……未得其术也”)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讨论。2学时。

第二节本输第二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三节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

2.熟悉本篇的学术思想。

3.掌握病邪侵人人体的特点。(熟记“中于阴”、“中于阳”二句及“中于面则下阳明,

……亦中其经矣”)

4.熟悉不同性质病邪中人的部位及原因。

5.熟悉病邪中于人脏的病因特点。

6.熟悉六种不同脉象的不同针刺要求。

7.熟悉“合治内腑”的内容及主治病证。

8.掌握“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的原则。(熟记此原则)

9.掌握针刺的基本要求。(熟记“刺此者,……中肉节即皮肤痛”)

[教学内容]

1.“邪气脏腑病形”的学术思想。

2.病邪侵人人体的特点。(从“黄帝问于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中于阳则溜于经”)

3.病邪中于阳的部位及原因。(从黄帝曰:阴之与阳也,……中于膺背两肋,亦中其

经”)

4.病邪中于阴的原因及部位。(从”黄帝曰:其中于阴奈何?……故俱受于风,独伤其阴”)

5.五脏受邪的不同病因特点。(从“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汗出浴水,则伤肾”)

6.六种脉象决定针刺的方法。(从“黄帝曰:病之六变者,……而调以甘药也”)

7.“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的原则。(从“余闻五脏六腑之气,……胆入合于阳陵泉”)

8.“合治内腑”的具体应用。(从“黄帝曰:愿闻六腑之病,……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9.针刺的基本要求。(从“黄帝曰:刺之有道乎?……以顺为逆也”)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2学时。

第四节根结第五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五节寿夭刚柔第六

[目的要求]

1.熟悉本篇的篇名含义。

2.熟悉本篇的学术思想。

3.熟悉人体阴阳的划分及具体应用。

4.掌握据阴阳不同而定腧穴的应用原则。(熟记“病在阴之阴者,……刺络脉”)

5.掌握三变刺。(熟记“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

6.掌握针刺治病要因病因人制宜。

[教学内容]

1.“寿夭刚柔”的学术思想。

2.人体阴阳的划分及应用。(从“黄帝问于少师曰:……其形不久”)

3.针刺治疗要因病因人制宜:(从“黄帝曰:余闻刺有三变,……以药熨之”)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1学时。

第六节终始第九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七节经别第十一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八节四时气第十九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九节五邪第二十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节寒热病第二十一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一节热病第二十三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二节热病第三十二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二节厥病第二十四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三节杂病第二十五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四节周痹第二十七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五节口问第二十八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六节五乱第三十四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七节胀论第三十五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八节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九节血络论第三十九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二十节论痛第五十三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二十一节行针第六十七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二十二节邪客第七十一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二十三节官能第七十三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二十四节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二章《素问》选

第一节宝命全形论第二十五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

2.了解本篇的学术思想。

3.掌握针剌治病应注意的五项要领。

4.熟悉针刺及补泻要领。

[教学内容]

1.“宝命全形论”的学术思想。

2.针刺治病应注意的五项要领。(从“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独来独往”)

3.针刺及补泻的要领。(从“帝曰:愿闻其道。……神无营于众物”)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2学时。

第二节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三节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四节刺热篇第三十二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五节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六节奇病论第四十七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七节刺要论第五十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

2.了解本篇的学术思想。

3.了解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的原则及过之所出现的后果。

[教学内容]

1.“刺要论”的学术思想。

2.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的原则及针刺过深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讨论。1学时。

第八节刺齐论篇第五十二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九节刺禁论第五十二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

2.了解本篇的学术思想。

3.了解刺中五脏的死日及表现。

4.熟悉针刺失当或失位所出现的后果。

5.掌握禁刺要点。

[教学内容]

1.“刺禁论”的学术思想。

2.刺中五脏的死日及表现。

3.针刺失当或失位所出现的后果。

4.禁针的情况。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讨论。1.5学时。

第十节刺志论第五十三

[目的要求]

l.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

2.了解本篇的学术思想。

3.熟悉虚实的一般情况和异常情况。

4.了解出现虚实反常的原因。

5.掌握补泻方法。

[教学内容]

1.“刺志论”的学术思想。

2.虚实的一般情况及异常情况。

3.虚实反常的原因。

4.补泻方法。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讨论。0.75学时。

第十一节针解篇第五十四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二节骨空论第六十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三节水热穴论第六十一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四节缪刺论第六十三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

2.了解本篇的学术思想。

3.熟悉外邪侵人人体的传变规律。

4.掌握缪刺的概念及机理。(熟记“今邪客于皮毛,……命曰缪刺”)

5.掌握缪刺与巨刺的区别。(熟记“邪客于经,……故命曰缪刺”)

6.掌握使用缪刺的规律。(熟记“凡刺之数,……此缪刺之数也”)

[教学内容]

1.“缪刺论”的学术思想。

2.外邪侵入人体的传变规律及缪刺的概念和机理。(从“黄帝问曰:余闻缪刺,……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3.缪刺与巨刺的区别。(从“帝曰:愿闻缪刺,……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4.缪刺的使用规律。(从“凡刺之数,……此缪刺之数也”)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0.75学时。

第三章《难经》选

第一节六十二难至六十八难

第二节六十九难至七十五难

第三节七十七难至八十一难

[目的要求]

1.熟悉脏腑井荥数目有差异的原因。

2.熟悉五输穴以井为始的意义。

3.熟悉阴阳经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4.熟悉井穴、合穴的含义。

6.了解十二原穴的内容。

7.掌握十二原穴与三焦之气的关系。(熟记“脐下肾间动气者,……取其原也”)

8.熟悉五脏俞穴、募穴的分布部位及机理。

9.掌握井荥输经合五穴的意义及主治疾病。(熟记“六十八难”)

10.掌握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熟记“六十九难”)

11.熟悉四时刺不同刺法的道理。

12.掌握针刺深浅的操作要求。(熟记“七十一难”)

13.熟悉迎随及调气的含义。

14.熟悉刺井泻荥法的运用。

15.熟悉因病因时的针刺方法。

16.熟悉泻火补水的原理及应用。

17.掌握补泻的方法并熟悉其步骤。(熟记“七十六难”)

18.了解上工、中工处理疾病的不同方法。

19.掌握两手配合在补泻手法中的应用。(熟记“七十八难”)

20.熟悉母子迎随补泻法。

21.了解针入和针出的时机。

22.熟悉误用补泻的后果。

[教学内容]

六十二难~八十一堆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4学时。

中篇医论选

第四章《针灸甲乙经》选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五章《千金要方》选

第一节用针略例第五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

2.熟悉《千金要方》中对治病时有关取穴、补泻手法及针刺深浅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

1.针刺时的基本要求及误刺的后果。(从“夫用针刺者。……不能起生人也”)

2.不同脉证的不同刺法。(从“凡用锋针针者,……此为中病,勿恠之”)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讨论。1学时。

第二节灸例第六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

2.熟悉孙氏确定灸量的原则。

3.掌握灸之生熟法。

4.理解保健灸的意义

[教学内容]

灸治的取穴方法。2.孙氏确定灸量的原则。

3.灸之生熟法。

4.灸法的防病保健。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讨论。1学时。

第六章《针灸资生经》选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七章《针灸问对》选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八章《针灸大成》选

第一节

第二节诸家得失策

[目的要求]

1.熟悉阴阳协调在自然界和人体的作用。

2.熟悉针、灸、药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3.熟悉《素问》、《难经》为针灸之源。

4.熟悉杨氏对《素问》、《难经》以后,后世医家耐针灸学术的发展的看法。

[教学内容]

1.提高针灸方书源流及其得失取舍。

2.阴阳协凋在自然界和人体的作用。

3.针、灸、药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4.《素问》、《难经》为针灸之源。

5.《素问》、《难经》以后,后世医家对针灸学术的发展。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2学时。

第二节头不可多灸策

[目的要求]

1.熟悉杨氏对灸治必须掌握周身经穴的论述。

2.熟悉杨氏对腧穴以十二经脉为纲纪的论述。

3.熟悉杨氏对灸治循经取穴和头部不可多灸的论述。

4.熟悉杨氏对发灸疮的论述。

5.熟悉杨氏对灸治必须善于辨证、掌握经穴和补泻方法的论述。

[教学内容]

1.灸治必须掌握周身经穴。

2.腧穴以十二经脉为纲纪。

3.灸治循经取穴和头部不可多灸。

4.发灸疮的方法。

5.灸治必须善于辨证、掌握经穴和补泻方法。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1学时。

第三节穴有奇正策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四节针有深浅策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五节经络迎随设为问答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九章《医门法律》选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下篇歌赋、医案选

歌赋、医案选概述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章歌赋选

第一节标幽赋

[目的要求]

1.了解窦汉卿的生平及针灸学术思想。

2.了解针灸需明天时、经络、脏腑虚实。

3.了解十二经脉的起止和阴阳经的走向规律。

4.了解经脉气血多少情况。

5.掌握气至的论述。(熟记“轻滑慢而未来,……气迟至而不治”)

6.了解毫针与五行的相应情况。

7.了解对针刺应注意治神和病人血变化的论述。

8.熟悉腧穴的治疗特点。

9.熟悉窦氏对取穴方法的论述。

10.熟悉各种经穴的治疗作用。

11.熟悉两种按时取穴法。

12.熟悉对针灸要掌握补泻手法、配穴方法、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的论述。

13.熟悉窦氏对针刺前应注意的准备工作的论述。

14.掌握部分病证的取穴。(熟记“必准者,……虚损天枢而可取”)

15.掌握窦氏对针灸补泻的时间宜忌及操作的论述。(熟记“由是午前卯后,……随,济左而补暖”)

16.了解窦氏对针灸的有关宜忌的论述。

[教学内容]

1.针灸需明天时、经络、脏腑虚实

2.十二经脉的起止和阴阳经的走向规律

3.经脉气血多少情况。

4.气至的论述。

5.毫针与五行的相应情况。

6.对针刺应注意治神和病人气血变化的论述。

7.腧穴的治疗特点。

8.对取穴方法的论述。

9.各种经穴的治疗作用。

10.两种按时取穴法。

11.对针灸要掌握补泻手法、配穴方法、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的论述。

12.对针刺前应注意的准备工作的论述。

13.部分病证的取穴。

14.对针灸补泻的时间宜忌及操作的论述。

15.对针灸的有关宜忌的论述。

[教学方法与课时]

课堂讲解讨论,3学时。

第二节《通玄指要赋》(全篇)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三节《席弘赋》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四节《行针指要歌》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五节《玉龙赋》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六节《百证赋》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七节《金针赋》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第十一章医案选

[教学方法与课时]

学生自学。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时分配总学时

节学时章学时篇学时32学时

上篇医经选19

医经选概述2

第一章《灵枢》选7

第一节九针十二原第一(节选)4

第三节邪气脏腑病形篇第四(节选)2

第五节寿夭刚柔篇第六(节选)1

第二章《素问》选6

第一节宝命全形论第二十五(节选)2

第七节刺要论第五十(全篇)1

第九节刺禁论第五十二(全篇)1.5

第十节刺志论第五十三(全篇)0.75

第十四节缪刺论第六十三(节选)0.75

第三章《难经》选4

第一节第六十二难~第六十八难1.3

第二节第六十九难~第七十五难1.4

第三节第七十六难~第八十一难1.3

中篇医论选8

第五章《千金要方》选2

第一节用针略例第五1

第二节灸例第六1

第八章《针灸大成》选6

第一节诸家得失策(全篇)3

第二节头不可多灸策(全篇)3

下篇歌赋、医案选3

第十章《歌赋选》3

第一节标幽赋3

期末考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2

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论文

2.评价方法:本课程为考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课,平时可结合课堂提问、学习态度等作为日常考核内容。在课程结束时,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提交论文的质量评定考试成绩。

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针灸医籍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6版,主编:高希言,ISBN:7-80156-314-X/R�314)2.参考资料:国家精品课程网站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