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针灸推拿学(2020年修订)
《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
学分:6.5学分
学时:共104学时,其中理论60,实验40,网络4
适用对象: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热爱针灸推拿事业,能积极运用经络腧穴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经络腧穴学的基本思想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临床诊疗意义和腧穴的作用和定位方法、特定穴的具体内容及临床应用。
3.能力目标:
通过运用经络学和腧穴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完成经络归属及特定病候的基本判断,掌握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的能力。
4.思政目标:
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通过理论考核对《经络腧穴学》理论授课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相关理论、相关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进行客观评定;并结合技能考核测定学生对常见腧穴的取穴定位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
2.课程成绩评定
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40%,终结性评价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60%。
项目 |
考核形式 |
考核方式 |
成绩比例 |
平时成绩 (形成性评价) |
考勤 |
平时考核 |
1.5% |
课堂讨论 |
3.5% |
||
课后作业 |
5% |
||
技能操作 |
15% |
||
期中考试 |
15% |
||
期考成绩 (终结性评价) |
期末试卷 |
期末闭卷 |
60% |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本门课程理论考核采用笔试或机考形式。
技能考核采用中医经络腧穴解剖教学平台结合人体模特共同完成,要求学生能正确完整说出腧穴归经,正确描述腧穴定位;并在中医经络腧穴解剖教学平台及人体模特身上划出对应经脉循行路线及腧穴具体位置。
【参考书目】
1.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新世纪第四版),主编: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ISBN 978-7-5132-3389-7。
2.灵枢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ISBN:9787117153317
4.针灸甲乙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ISBN:9787117076913
绪 言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经络腧穴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经络腧穴学的概念。熟悉经络腧穴学二大理论体系的组成。了解经络学、腧穴学的理论沿革。
3.能力目标 正确把握经络腧穴学的学科属性及特点;具备运用经络理论解决临床常见问题的思维能力。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能够理解、背诵经络腧穴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和运用经络腧穴理论进行辨证的思维模式。
3.能够复述经络学、腧穴学的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著作。
【考核重点】
经络腧穴学的概念;标志性著作。
- 经络概述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经络腧穴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掌握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3.能力目标 基于经络系统相关理论的指导,具备正确区分经络系统中不同组成及明确十二经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能力。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经络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
【教学时数】理论5学时,实验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能够复述经络学说的发展历程。
2.能够理解、背诵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能够理解、背诵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能够理解、背诵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考核重点】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其概念和分布、作用特点;十二经脉的分布、流注和衔接规律;经络理论的具体应用。
- 腧穴概述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经络腧穴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腧穴的作用和定位方法;掌握特定穴的内容。熟悉腧穴的分类、意义及主治规律,了解腧穴的命名规律。
3.能力目标 基于腧穴相关理论的指导,具备正确区分特定穴中不同类别腧穴的作用及明确腧穴的定位方法的能力。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
【教学时数】理论5学时,实验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1.能够正确区分腧穴的分类,并知晓腧穴的命名规律、主治规律。
2.能够理解、背诵腧穴的作用。
3.能够理解、背诵特定穴的基本概念及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交会穴等具体内容及作用特点。
4.能够理解、背诵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等不同的腧穴定位法及常用骨度分寸。
【考核重点】
腧穴的概念和定位方法;特定穴的具体概念、组成及作用特点。
第三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灵枢·经脉》手太阴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手太阴经脉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手太阴经络脉、经别、经筋;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特点。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手太阴肺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及病候,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手太阴经络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1.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手太阴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病候(详)、络脉(简)、经别(简)、经筋(简)。
手太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手太阴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手太阴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手太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第四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灵枢·经脉》手阳明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手阳明经脉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手阳明经络脉、经别、经筋;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特点。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及病候,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手阳明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1.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手阳明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病候(详)、络脉(简)、经别(简)、经筋(简)。
手阳明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手阳明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手阳明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手阳明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第五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灵枢·经脉》足阳明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足阳明经脉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足阳明经络脉、经别、经筋;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特点。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及病候,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足阳明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3.5学时,实验2.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足阳明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病候(详)、络脉(简)、经别(简)、经筋(简)。
足阳明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足阳明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足阳明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足阳明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灵枢·经脉》足太阴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足太阴经脉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足太阴经络脉、经别、经筋;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特点。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足太阴脾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及病候,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足太阴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1.5学时,实验1.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足太阴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病候(详)、络脉(简)、经别(简)、经筋(简)。
足太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足太阴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足太阴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足太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第七章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灵枢·经脉》手少阴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手少阴经脉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手少阴经络脉、经别、经筋;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特点。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手少阴心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及病候,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手少阴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手少阴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病候(详)、络脉(简)、经别(简)、经筋(简)。
手少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手少阴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手少阴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手少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第八章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灵枢·经脉》手太阳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手太阳经脉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手太阳经络脉、经别、经筋;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特点。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及病候,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手太阳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手太阳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病候(详)、络脉(简)、经别(简)、经筋(简)。
手太阳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手太阳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手太阳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手太阳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第九章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灵枢·经脉》足太阳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足太阳经脉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足太阳经络脉、经别、经筋;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特点。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及病候,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足太阳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5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足太阳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病候(详)、络脉(简)、经别(简)、经筋(简)。
足太阳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足太阳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足太阳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足太阳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第十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灵枢·经脉》足少阴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足少阴经脉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足少阴经络脉、经别、经筋;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足少阴肾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及病候,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3.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足少阴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足少阴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病候(详)、络脉(简)、经别(简)、经筋(简)。
足少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足少阴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足少阴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足少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第十一章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灵枢·经脉》手厥阴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手厥阴经脉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手厥阴经络脉、经别、经筋;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特点。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手厥阴心包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及病候,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手厥阴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手厥阴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病候(详)、络脉(简)、经别(简)、经筋(简)。
手厥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手厥阴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手厥阴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手厥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第十二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灵枢·经脉》手少阳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手少阳经脉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手少阳经络脉、经别、经筋;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特点。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及病候,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手少阳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1.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手少阳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病候(详)、络脉(简)、经别(简)、经筋(简)。
手少阳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手少阳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手少阳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手少阳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第十三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灵枢·经脉》足少阳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足少阳经脉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足少阳经络脉、经别、经筋;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特点。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足少阳胆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及病候,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足少阳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2.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足少阳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病候(详)、络脉(简)、经别(简)、经筋(简)。
足少阳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足少阳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足少阳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足少阳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第十四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灵枢·经脉》足厥阴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足厥阴经脉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足厥阴经络脉、经别、经筋;了解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特点。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足厥阴肝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及病候,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足厥阴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足厥阴经脉的循行路线(详)、病候(详)、络脉(简)、经别(简)、经筋(简)。
足厥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足厥阴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足厥阴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足厥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第十五章 奇经八脉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熟悉《灵枢·经脉》奇经八脉循行的原文;掌握功能与病候;掌握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奇经八脉的经脉循行路线,正确定位并说出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奇经八脉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7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简)、功能与病候(详)。
督脉和任脉的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归经(简)、主治(详)和操作(详)、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督脉和任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归经(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奇经八脉的总体作用(简)。
【考核重点】
奇经八脉的功能与病候;督脉和任脉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
第十六章 奇 穴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头颈部、胸腹部、背部、上肢部和下肢部奇穴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熟悉非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奇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介绍穴位的针刺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穴位,加强医者责任心的培养。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头颈部、胸腹部、背部、上肢部和下肢部奇穴的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详)、主治(详)、操作(详)和穴位的局部层次解剖要点(简)。
头颈部、胸腹部、背部、上肢部和下肢部奇穴的非常用腧穴的定位(简)、主治(简)、主治(简)和操作(简)。
【考核重点】
头颈部、胸腹部、背部、上肢部和下肢部奇穴的常用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第十七章 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的概念,熟悉其内容、意义和应用。
3.能力目标 能准确描述标本与气街四海的概念。
4.思政目标:通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以及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结合中华文化,使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根结、标本、气街和四海的概念(详)、内容(简)、意义(简)、应用(简)。
【考核重点】
根结、标本、气街和四海的概念。
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
内容 |
教学形式 |
教学时数 |
1. |
绪言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2. |
第一章 经络概述 |
线下教学 |
5学时,200分钟 |
|
经络概述 |
实验 |
0.5学时,20分钟 |
3. |
第二章 腧穴概述 |
线下教学 |
5学时,200分钟 |
|
腧穴概述 |
实验 |
0.5学时,20分钟 |
4. |
第三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
实验 |
1.5学时,80分钟 |
5. |
第四章 手阳明大肠经络与腧穴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
手阳明大肠经络与腧穴 |
实验 |
1.5学时,60分钟 |
6. |
第五章 足阳明胃经络与腧穴 |
线下教学 |
3.5学时,140分钟 |
|
足阳明胃经络与腧穴 |
实验 |
2.5学时,100分钟 |
7. |
第六章 足太阴脾经络与腧穴 |
线下教学 |
1.5学时,60分钟 |
|
足太阴脾经络与腧穴 |
实验 |
1.5学时,60分钟 |
8. |
第七章 手少阴心经络与腧穴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
手少阴心经络与腧穴 |
实验 |
2学时,80分钟 |
9. |
第八章 手太阳小肠经络与腧穴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
手太阳小肠经络与腧穴 |
实验 |
2学时,80分钟 |
10. |
第九章 足太阳膀胱经络与腧穴 |
线下教学 |
5学时,200分钟 |
|
足太阳膀胱经络与腧穴 |
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11. |
第十章 足少阴肾经络与腧穴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
足少阴肾经络与腧穴 |
实验 |
2学时,80分钟 |
12. |
第十一章 手厥阴心包经络与腧穴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
手厥阴心包经络与腧穴 |
实验 |
2学时,80分钟 |
13. |
第十二章 手少阳三焦经络与腧穴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
手少阳三焦经络与腧穴 |
实验 |
1.5学时,60分钟 |
14. |
第十三章 足少阳胆经络与腧穴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
足少阳胆经络与腧穴 |
实验 |
2.5学时,100分钟 |
15. |
第十四章 足厥阴肝经络与腧穴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
足厥阴肝经络与腧穴 |
实验 |
2学时,80分钟 |
16. |
第十五章 奇经八脉 |
线下教学 |
7学时,280分钟 |
|
督脉 |
实验 |
2学时,80分钟 |
|
任脉 |
实验 |
2学时,80分钟 |
17. |
第十六章 奇穴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
奇穴 |
实验 |
2学时,80分钟 |
18. |
第十七章 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
期中考试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三 选 二 |
经络腧穴红外热成像观测 |
实验 |
2学时,80分钟 |
经络腧穴脑电监测仪器观测 |
实验 |
2学时,80分钟 |
|
腧穴生物电阻探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 |
实验 |
2学时,80分钟 |
|
|
实验考核 |
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
网络学时 |
网络 |
4学时,16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