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廖夏云老师开展《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专题学术讲座
2020年5月22日,廖夏云老师在教学楼1-301进行了一场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学术讲座,讲座的题目是《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讲座从学生们日常喝的奶茶的安全性开始引入,给学生们分析了奶茶的主要成分,奶茶中有哪些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物质,奶茶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同学们反应热烈,开始对讲座的内容提起了兴趣。
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和同学们阐述了什么是食品安全,第二个部分则是告诉同学们我们日常饮食应该关注哪方面的食品安全。
在第一部分“什么是食品安全”中,同学生们探讨了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的历史观,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这一朴素的食品安全观念,翻译过来就是“粮食不嫌舂得精,肉不嫌切得细。粮食日久变味了,鱼和肉腐烂变质了,都不吃。食物颜色变得难看了,不吃。食物气味难闻了,不吃。五谷不成,水果未熟,不吃(食品原材料的选择)。肉切得不方正,不吃。烧肉时酱用得不当,不吃 (食品加工的质量控制)。席上的肉虽多,吃时不要超出正常的饭量。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要喝醉。从市面上买来的酒和熟肉干不吃。每顿饭必吃姜,但也要适量(食品摄取量的控制)。
让学生们了解了食品安全的历史观以后,接下去引出了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让同学们知道了我们常说的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解释食品安全概念后与同学们讨论了当前人们的食品安全误区以及如何消除食品安全恐慌症。
讲座的第二部分是我们日常饮食应该关注哪方面的食品安全,同学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同学们了解到当前在日常饮食中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食源性疾病,包括微生物和微生物毒素导致的食物中毒,食源性的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除了食源性疾病外,不容忽视的近期或远期的食品安全危害就是有毒重金属、农残、兽残以及加工过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等化学性危害。讲座的最后,还与同学们讨论了他们关心的食品添加剂问题等。
讲座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互动积极,廖老师也在同学生的讨论和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收获良多,讲座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