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学分: 2.5学分
学时: 40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8学时
适用对象:中药学专业本科生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限选课)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具有诚信经营的良好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养成中医药思维及树立传承发扬中医药的观念。
2.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范围和任务:常用中药商品的道地药材和道地产区;常见重点药材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商品特征、规格等级、质量要求等。
(2)熟悉中药商品的命名、中药商品的经营管理、中药商品的鉴定、常见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规格等级、商品特征。
(3)了解常见中药商品的销售行情。
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鉴别中药商品真伪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评价中药商品质量优劣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中药商品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商品特征、规格等级、质量要求等,课程考核学生对常用中药商品真伪、质量
优劣的掌握程度,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课程成绩评定(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成绩构成)
形成性评价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1)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2)考核方法:利用中药商品学课程的学习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和设置讨论主题,然后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完成练习和讨论,学生对练习的完成情况及讨论的回答质量,作为形成性评价成绩计入学期总评。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考勤、课堂作业、主题讨论等。通过以上多元考核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书目】
王晶娟,周小江.《中药商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4版),2021.
第一章 概论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热爱中医药,传承发扬中医药的意识。
2.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任务;
(2)熟悉中药商品的命名、分类;
(3)了解中药商品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中药商品生产及质量评价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中药商品的命名和分类;
3.中药商业的起源与发展;
4.中药商品学的发展简史。
【考核重点】
(1)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中药商品的命名和分类。
第二章 中药商品的经营管理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不哄抬物价,诚实经营的价值观。
2.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商业的经营特点,中药商品流通环节;
(2)熟悉中药进口的品种;
(3)了解中药商业企业;中药市场、价格,中药商品的宣传广告,中药商业竞争,中药商业机构和任务。
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中药商品经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中药商业机构和任务;
2.中药商业企业、经营特点、竞争;
3.中药商品流通环节、宣传广告;
4.中药市场和价格、中药商业竞争。
【考核重点】
中药市场和价格。
第三章 中药商品的包装、贮藏与养护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诚信经营的观念。
2.知识目标:
(1)熟悉中药商品的贮藏与养护;
(2)了解中药商品的包装。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中药商品生产包装、贮藏环节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中药商品的包装材料及特点、要求及包装方法。
2.中药商品的贮藏与养护。
【考核重点】
中药商品的包装与贮藏。
第四章 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中药商品的检验技术,熟悉中药经营管理法规,从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结合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要做诚信之人。
2.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
(2)熟悉中药经营管理法规、中药商品的检验;
(3)了解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
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运用中药质量标准评价中药商品质量优劣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中药商品质量检验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中药商品的现行的质量标准、标准制定原则;
2.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
3.中药商品的检验。
【考核重点】
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检验。
第五章 中药材资源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合理、可持续利用中药资源的意识,具有中药道地性观念。
2.知识目标:
(1)掌握道地药材商品及药材的集散地、药材产地初加工的方法及原则;
(2)熟悉药材资源分布、采收的基本原则;
(3)了解药材生产。
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资源理论探索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道地性观念评价药材商品的质量。
【教学时数】理论2.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药材资源分布及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
2.药材生产及质量管理;
3.道地药材商品及药材的集散地;
4.现代药材采收原则;
5.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方法及加工通则。
【考核重点】
(1)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
(2)道地药材商品及药材的集散地。
第六章 植物类中药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药品质量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工作态度;
(4)培养学生传承传统鉴别经验及中医药文化。
2.知识目标:
(1)重点掌握人参、西洋参、高丽参、附子、黄芪、三七、当归、地黄、山药、党参、黄连、川芎、川贝母、天麻、大黄、甘草、铁皮石斛、厚朴、肉桂、菊花、金银花、西红花、罗汉果、八角、枸杞子、麻黄、冬虫夏草、茯苓等植物类药材商品;
(2)熟悉牛膝、白芍、赤芍、板蓝根、白芷、黄芩、麦冬、白术、苍术、钩藤、杜仲、山银花、龙眼肉等植物类药材商品;
(3)了解上述商品的销售行情。
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通过观察中药材的性状特征,熟练识别常用中药商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中药材质量优劣判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网络及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紧跟市场动态、与时俱进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20学时,实验6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具体植物类中药商品的来源、药材产地、采制、商品特征、化学成分、质量要求、鉴别与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性味功能、用法用量、贮藏要求、产销行情、市场价格。
【考核重点】
人参、西洋参、高丽参、附子、黄芪、三七、当归、地黄、山药、党参、黄连、川芎、川贝母、天麻、大黄、甘草、铁皮石斛、厚朴、肉桂、菊花、金银花、西红花、罗汉果、八角、枸杞子、麻黄、冬虫夏草、茯苓、牛膝、白芍、赤芍、板蓝根、白芷、黄芩、麦冬、白术、苍术、钩藤、杜仲、山银花、龙眼肉等植物类药材商品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商品特征、品质要求。
第七章 动物类中药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药品质量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工作态度;
(4)培养学生传承传统鉴别经验及中医药文化;
(5)培养学生具有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利用药材的观念。
2.知识目标:
(1)掌握珍珠、蛤蟆油、蛤蚧、鹿茸、牛黄等动物药材商品;
(2)熟悉金钱白花蛇等动物药材商品;
(3)了解上述动物药材商品的产销行情。
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通过观察中药材的性状特征,熟练识别常用中药商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中药材质量优劣判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网络及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紧跟市场动态、与时俱进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具体动物类中药商品的来源、药材产地、采制、商品特征、化学成分、质量要求、鉴别与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性味功能、用法用量、贮藏要求、产销行情、市场价格。
【考核重点】
珍珠、蛤蟆油、蛤蚧、鹿茸、牛黄等动物药材商品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商品特征、品质要求。
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 内容 | 教学形式 | 教学时数 |
1 | 第一章 概论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2 | 第二章 中药商品的经营管理 | 线下教学 | 1学时,80分钟 |
3 | 第三章 中药商品的包装、贮藏与养护 | 线下教学 | 0.5学时,20分钟 |
4 | 第四章 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5 | 第五章 中药材资源 | 线下教学 | 2.5学时,100分钟 |
6 | 第六章 植物类中药 | 线下教学 | 20学时,800分钟 |
7 | 第七章 动物类中药 | 线下教学 | 4学时,160分钟 |
8 | 实验一 根和根茎类中药商品的鉴别 | 实验教学 | 4学时,160分钟 |
9 | 实验二 皮类、花类、果实种子类、 藻菌类、动物类中药商品的鉴别 | 实验教学 | 4学时,16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