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图书馆对濒危古籍进行抢救性保护

来源:图书馆 作者:图书馆 日期:2019-11-28 点击数:
分享到:

中医古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防病治病宝贵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医药古籍文献中所收载的理法方药、养生保健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我校图书馆也保存着丰富的中医药的古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古籍文献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损坏,如:霉变、腐蚀虫蛀、损毁遗失等,中医古籍保护和传承令人担忧。鉴于此,图书馆启动了为期2年多的古籍抢救工作,派出了中医药及图书馆类专业的硕博人员5人,组成了古籍抢救队,用数字化手段对中医古籍进行处理,让中医古籍的原图原貌永久保存,通过数据库和网络来利用,避免阅读原书对古籍造成损伤。

2017年9月到2019年11月期间,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对收藏的9000多册中医药学著作进行了保护性抢救—电子化加工,在中华古籍库中构建了“本馆资源”子数据库,截止11月26日共抢救了学校现存中医药学类古籍40多万页,为濒危的古籍续命。

今后,本馆将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古籍数据库管理系统,以期更好的保护我们宝贵的中医古籍文献。

馆藏古籍

古籍抢救现场

古籍抢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