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振高式八桂好老师”投票正式开始 我校林寿宁老师进入候选
今天寻找“莫振高式八桂好老师”活动投票正式开始
我们广西中医药大学有一位教师进入候选,他就是瑞康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林寿宁教授。
希望您能为林寿宁教授投上宝贵的一票!
投票分为微信投票和网络PC端(电脑)两种方式:
微信投票方式微信便捷投票方式:长按以下二维码图片扫一扫进入投票页面勾选林寿宁进行投票:
PC端投票方式
PC端网络投票方式:
链接:http://v.gxxw.com/2016/hls/index.html
请拉到本文末尾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投票页面勾选林寿宁进行投票。
林寿宁事迹材料
他,从医任教30余年,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指导好每一个学生,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他,一直在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楷模精神践行着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老师,我衷心地感谢您,医道艰辛,幸而有您。”这是他多年来保存在手机里的一条短信。比起任何荣誉,他认为,这才是对他最高的褒奖。他,就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林寿宁。
一盏明灯:照亮学子求真医路
“教授”,只一声“教授”,这个不用冠以任何姓名的称谓,在瑞康临床医学院里说起,不管是教职员工还是学生都知道,这只代表一个人——林寿宁。这是一种专属、一份敬重。林寿宁出生中医世家,从小就成长在浓厚的中医文化环境中,深受熏陶,立志要治病救人、传承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内科专家林沛湘是他的父亲,也是他的老师,一直对他言传身教。记忆里,家里满满当当全是父亲的中医古籍和经典藏书,直到耄耋之年,父亲仍坚持带徒授业,将其毕生所得传于后人。
初到医疗工作岗位,一名病人找到他,说自己一阵热一阵冷,一月来仅勉强灌下些米汤,全靠葡萄糖维持。急在心上的他判断是小柴胡汤证,当即给病人小柴胡汤治疗。一周后,病人却没有任何好转。林寿宁不解,转而向父亲求助。父亲明辨症状,指出患者符合桂枝汤证,两证虽然都有发热怕冷,但是却有不同。吃了桂枝汤,病人很快康复。“病患之于医者,生命所系,马虎不得”,听着父亲的教诲,林寿宁想起了父亲时常教导学生“凡事都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想起了父亲毎晚挑灯夜读、博彩众长、探寻医理,也明白了一位“治病必求于理”的好老师对医学生来说何其重要。他从此身体力行三十余载……
在教学工作中,林寿宁长期担任《中医内科学》及《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课程的主讲教师,教授学生万余名,他在学校率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授课,深受学生好评。他致力于探索中医教学特点,研究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提出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理论课以讲授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临床见习以加强技能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三基水平与创新能力得到同步提高,学生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优良率达到90%以上。2003年,学校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获得“优秀”,是广西第一个获得“优秀”结论的高校。评估准备期间林寿宁把多年教学研究的材料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学校评估办将其教案、讲稿、备课资料等作为蓝本在学校全体教师中推广。他也常常辅导老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为学校获得评估佳绩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寿宁从200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已带了研究生50余名,师带徒16名。父亲“治病必求于理”的态度始终影响着他,授课之余,林寿宁不断鼓励、指导自己的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他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了师生Q群,在他的指导下,群里不闲聊不抱怨,已毕业工作的、刚步入师门的学生们在群里互相监督互相鼓励。群里每天热闹的时候就是探讨学术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能力也促进了学术进步。很多学生即使工作后也在他的指导下成功申报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他的学生,毕业留校任教的姜俊玲回忆起老师,依然幸福感满满,“毕业前答辩论文PPT的制作,老师从模板、标题、字体、行距到如何使用母版修改母版,一丝不苟地给我们指导,我对幻灯片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受益终生。”自此,她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内分泌常见病诊疗教学课件勇夺第十二届国家多媒体大赛二等奖、第八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还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社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一盏引灯:躬身传道 德育杏林
十多年前一个燥热的夏天,学校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大新县为贫困农民送医送药。不无例外地,多次利用假期带领学生下乡的林寿宁也在队伍中。
这天,老师同学们正顶着烈日忙碌着为老乡们看病,只听人群后传来急促的呼救声“救命…快救救人啊…”,话音刚落,一个面目狰狞、呕吐污秽物布满全身的中年男子被几个老乡抬了过来,“被电了,快、快!”,老乡们大口喘着气。哪里见过这般情景,好几个同学吓得往后几个踉跄。此时,只见一个身影箭步冲到男子身边俯身下来,快速探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呼吸脉搏,“呼吸心跳停止,马上心肺复苏”,林寿宁立即动手将患者口里身上的污秽物清除,迅速开始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这一举动深深触动着在场的同学,刚才触目惊心的肮脏、恶心在林寿宁无私奉献的感召下,大家看到的是医者仁心,顿时顾不得许多,纷纷上前帮忙。电击伤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后要进行长时间的心肺复苏,直至呼吸心跳恢复稳定为止。那一天,大家在林寿宁的指导下,轮换着抢救,最终把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大医精诚》有言“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林寿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高尚的医德,并影响和教育了学生。为了追随老师的步伐,当年参加暑期实践团的98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冯原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留校工作,留在了急危重病人很多的呼吸内科。“在这里,有指引、有榜样,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多脏,我都记得那个夏天、那个毫不犹豫的身影……”。
林寿宁自1983年留校任教开始,每逢值班都利用晚上时间在医生办公室里为实习生们“开小灶”、“上小课”。经常,课讲到一半,突然有病人需要抢救,就匆匆赶去病房,抢救结束,又再回来接着讲。这个习惯,林寿宁一坚持就是16年,直到他担任了科室主任,工作繁重。
作为广西名中医,林寿宁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对学生的“传帮带”上,他将经验方和学术思想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学生说:“教授,您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吗?”林寿宁总是笑笑:“只要大家学会了,为病人治好病,比什么都强。”林寿宁也注意到,当前一些不良言论冲击着中医,误导着中医学生、青年医生。为此,他一方面身体力行,利用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病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方面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呼吁加强对中医学生、青年医生中医理想信念的培育。
一盏夜灯:潜心钻研 只为授业
作为一名“双肩挑”的教师,林寿宁承担着比普通老师更为繁重的任务。多少个不眠之夜,只有桌上的那一盏台灯,陪着他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陪着他潜心钻研、探索求新。再苦再累都毫无怨言,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就是教师的职责。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学生。当时,国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工作尚不完善,内科学教研室的老师们上课时都只能带着《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两本教材对照着轮番给学生授课。上课都捉襟见肘、穷于应付,教导学生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更是无从谈起。为此,林寿宁开展了多层次的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时,针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学科发展现状与特点,并根据学生日后工作的需要,提出了中医内容、西医内容及中西医结合内容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最大程度地展示了目前中西医结合内科的学术现状,使学生从中受益。在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材的编撰过程中,他不辞辛劳,寻访国内几十位该领域前沿专家学者,虚心问教,他挑灯夜战,不顾白天医疗教学工作的疲惫,伏案编写。教材几易其稿,从最初油印版的简易讲义,到印刷版的校内教材,再到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直至2006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获得广西优秀教材二等奖,老师、同学们终于等来了真正属于他们的教科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经过数年建设,被评为广西区级精品课程,以《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区级教学改革工程,获得了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那一盏小小的夜灯,还继续照亮着林寿宁不断探索的脚步,由他主编、参编的《消化内科新医师手册》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技能操作》 《林沛湘教你学中医诊断》等十余本教材相继问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广西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广西高等学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广西高校“八桂先锋行”先进个人、广西“德技双馨”好医生、广西十佳医生、“感动邕城十大好医生”,广西中医学院十佳教师、教学名师、十佳教研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广西中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面对一项项闪光的荣誉、一个个耀眼的头衔,林寿宁很淡然,“我做学生的时候,那些教过我的好老师,包括我的父亲,我都特别感念,他们一直影响着我。后来,我也成了他们,才知道老师心里想的念的其实都是学生。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我只希望,我也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