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踔厉奋发桂中医】狠抓内涵建设 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

日期:2023-07-07 点击数:
分享到: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一流学科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点建设紧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着力调整学科布局,不断优化学位授权点结构,全面提升了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开创了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一、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学科发展机制

       坚持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

       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原则,把学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始终将学科建设列入校党委和行政重要议事日程,把学科建设水平作为衡量党委班子办学治校成效的重要指标,形成既分工明确又通力配合的齐抓共管局面,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明确责权体系,层层压实责任

       学校建立了“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实行“学科带头人和依托学院负责人双责任制”。同时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统筹作用,将学科建设任务作为全校的重点工作,以上率下,层层压实责任,落实各项责任到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确保学科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到位必有责。

       强化管理考核,奖励先进典型

       学校制定了《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管理办法》,《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和平台建设奖励办法(试行)》,同时将学科建设工作纳入《广西中医药大学绩效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办法(试行)》、《广西中医药大学年度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试行)》,强化学科建设工作的管理考核,约束学科带头人及学科成员完成基础任务;对于新获批一流学科、重点学科以及科研平台进行奖励,鼓励学科成员作出突出贡献。  

       优化资源配置,以点带面协同发展

       学校不断优化全校资源配置,重点突出谋求发展,着重引进广西一流学科相关高层次人才,优先推荐广西一流学科人员出国(境)访学和攻读博士学位。重点支持一流学科申报省部级以上项目和奖励。持续设立一流学科重点课题,并围绕一流学科主要方向攻关克难,申报国家级奖励。发挥一流学科引领突破作用,形成了中西医协同、医药协同、医护协同、医理协同、医教协同、产学研协同的学科发展体系。

 

图片

我校师生赴美国督优维尔学院访学交流

 

二、狠抓内涵建设,学科实力显著增强

       “申博”成功,形成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

       2018年5月,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医学、中医博士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此次“申博”成功,是学校博士点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的历史性重大突破,使学校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3个层次的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

 

图片

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

 

 

       新增硕点,学位点学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2018年3月,学校获批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20年3月,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11月,获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至此,学校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中医博士),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中医硕士、中药学硕士、护理硕士、翻译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学校博士、硕士学位点的学科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实力增强,ESI排名全球前1%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在全国排名进入前50%,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进入前70%。在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中医学排名全国第18位,位列前50%;中西医结合排名全国第23位,位列前40%。

        在2022年9月公布的最新ESI排名中,我校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前1%,学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图片

ESI排名全球前1%

 

       以评促建,整体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

       2018年,我校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获批首轮广西一流学科(含培育)建设项目,经过4年建设,顺利通过终期验收;2022年,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学科再次入选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B类)。

       2023年6月,我校中医内科学、少数民族医学(壮医学)、少数民族药学(壮药学)、中医养生学4个学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018年以来,壮医学、壮瑶医养生学分别获批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建设学科。学校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全部通过验收,其中6个学科被评为优秀等级;51个学科被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4个学科被确定为广西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

       5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共获上级专项资助经费1.9387亿元,创历史新高。

       目前,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4个;广西一流学科3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2个;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含培育)55个。 

       “零”的突破,获批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

       2018年7月,我校第一附属医院被确认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这是迄今为止我校首个获得立项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提升了广西中医药科研临床一体化研究能力。

       2021年2月,我校参与由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的“中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入选国家药监局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广西国家级药品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对国家产业事业联动发展战略提升具有重大支撑作用。

       2018年以来,学校新增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重点(含培育)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目前,学校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重点(含培育)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5年来,学校科研实验室获上级专项资助共计1566万元。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继续推进学科发展,服务综合性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的目标,努力书写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