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踔厉奋发桂中医】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深挖壮瑶医药特色 走好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日期:2023-07-13 点击数:
分享到:

       2018年,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正式投入运营。五年来,医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完成一期项目建设,顺利开业运营。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壮瑶医药特色优势日益凸显,内涵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以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图片

2022年11月17日至29日,医院党委开展2022年“党务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房”

 

       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立思想政治理论宣讲团,开展党支部建设提升工程活动和党务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房、党支部党建工作考核,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开展“以案促改”、纠治医疗卫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行动、清廉医院建设等多项工作,开展廉政家访活动,探索家庭监督新途径,筑牢廉洁防线。

       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选派第一书记进驻隆安县良安村,开展健康帮扶、大型义诊等活动。发挥医疗优势,建立乡村振兴“巡回医疗”健康帮扶点,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服务乡村百姓。医院荣获“隆安县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打造特色青年文化、服务品牌与专业社工团队,1287人次志愿者开展6.8526万人次3.5367万小时服务。组织统一战线人士开展“同心健康行”活动。

       截至2022年12月,全院党员人数721人,占全院总人数40%。发展科室主任、双高人员入党3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党员总数比例达37.72%,较2019年提高5.99%、高知人员占党员总数比例达57.29%,较2019年提高4.49%。

业务量快速增长,壮瑶医药服务人群不断扩大

       开业至2022年11月,各项业务有序开展,壮瑶医药服务人群不断扩大。门急诊量202.97万人次,出院量99680人次,手术量25416台。

获批三甲民族医医院,壮瑶医药事业开启新征程

图片

2021年6月29日上午,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揭牌仪式在门诊大厅隆重举行

 

       2021年一次性通过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评审,这是壮瑶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医院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启新征程。

平台集聚效应凸显,壮瑶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平台聚集效应持续凸显,壮瑶医药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院共有在职职工1772人,其中博士36人、硕士430人;正高职称56人、副高职称240人、中级职称562人;中医、民族医、中药人才329人。

 

图片

国壮临床首席专家黄瑾明荣获“第四届国医大师”称号

       加强人才培育,提高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医院人才影响力。黄汉儒获选“第二届全国名中医”人才称号;吕冬宁、史明2人获“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黄国东获“2022年广西岐黄学者培养项目培养对象”;王凯华获“2022年广西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培养对象”;秦祖杰带领的“国壮医院制剂与研究开发创新团队”入选“广西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培育创新团队”,秦祖杰获选“桂派杏林领军人才”。

图片

壮医学术首席专家黄汉儒教授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


      借助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国壮“名医名师”的资源优势,构构建中医、民族医壮瑶医药临床人才小高地,截至2022年12月,医院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0人、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才1人、广西各类高层次人才40余人。 

获批区域诊疗中心,壮瑶医药特色优势不断彰显

       2019年,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壮医)诊疗中心,是广西唯一一个获批的区域中医诊疗中心。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2个、广西区域中医诊疗中心2个、广西中医外治法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4个、广西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2个、广西壮医医疗质控中心1个。建设有广西现代壮瑶医药工程研究中心及壮瑶医药研究实验室1个,2021年并获批“国家级壮瑶医诊疗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图片

2020年9月16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壮医药工程研究中心(下称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壮瑶医药研究实验室启用仪式举行 

       门诊民族医诊疗服务区域达9000多平方米,并在各住院病区设置壮医综合治疗室近100个。制定的壮医优势病种数量101个;获批有收费项目的民族医特色技法73项,其中17项技法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开展“特色强化年”活动,全面推广“五个全科化”模式。门诊中医民族医非药物疗法比例逐步提升至17%,住院患者中医民族医非药物疗法比例达到80%以上,住院患者民族药使用率80%以上。

 

图片

2023年3月31日,国壮向宜州区中医医院赠送了《壮医特色技法操作规范》《壮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书籍

       依托名医工作室建设,发挥名医带动效应。建设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桂派中医大师工作室3个、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室2个、广西名中医工作室4个、广西岐黄学者工作室2个;国医大师黄瑾明工作室、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广西壮医针灸传承基地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壮瑶医特色优势品牌效应。

图片

2022年11月3日~4日国壮天等县中医医院赠送《壮医特色护理操作技术》视频光碟 

       制定了14项壮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9个病种壮医护理方案。临床开展壮瑶医、中医护理技术项目35项,患者应用近82万人次,其中应用壮医护理技术近29万人次。《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14项壮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获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立项。出版首部壮医护理专著《壮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被列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出版《壮医特色护理操作技术》中英文版音像制品。14项壮医护理技术推广至47家医疗单位。壮药绣球获国家发明专利。制作壮医导引功法科普宣教短片并广泛推广,深受好评,其中壮药绣球操的科普短片《秀•球》荣获2020年全国卫生健康影像大会优秀作品。

深挖传统资源,壮瑶医药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图片

2021年7月3日,广西民族医药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壮医护理技术推广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深入挖掘传统医药资源,开展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古籍保护项目和广西民间秘方、验方挖掘工作,取得一批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出版《壮医药名词术语规范》《优势病种壮瑶医诊疗方案》等10余部壮瑶医药著作,其中《壮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荣获2021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三等奖”,《壮医体质调理手册》荣获2021年度广西十佳科普著作奖“三等奖”、《神奇的壮医疗法“药线点灸”》荣获2022广西壮瑶药协同创新学术成果奖“特等奖”。

加强科研开发,壮瑶医药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大力实施“科研强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标准研究制定,占领壮瑶医药标准高地,掌握壮瑶医药话语权。获批“国家级壮瑶医诊疗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广西首家民族医诊疗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获批《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技术操作规范》等广西地方标准立项60项。壮医活体水蛭疗法操作规程获广西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

 

图片

壮医水蛭疗法惠民 

       建设启用壮瑶医药研究实验室和广西现代壮医药工程研究中心,搭建中医循证能力建设平台。12个壮药质量标准获收录并颁布实施,新增35个认证壮药品种,院内制剂达20种,在研新制剂品种11个。开发有五和养生膏等16种膏方制剂。 

图片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惠民 

       加快壮瑶药科研成果申报与转化。《壮医经筋疗法诊治痛证的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获2021 年度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二等奖。《壮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与推广》获三等奖,《壮医针灸的传承创新研究与应用》获一等奖。  

       截至目前,共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282项,获批立项527项;获得资助经费2500余万元。

       2022年9月,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获批,标志着我院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又有新的重大突破。 

教育培训提档升级,筑牢壮瑶医药业传承根基

       医教协同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获批全国第三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1年医院顺利通过广西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A级教学医院评审,为壮瑶医药事业的教育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2021年12月23日上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A级教学医院”揭牌仪式

       开展壮瑶医药特色培训,促进民族医药传承发展。共开展院外壮瑶特色技法培训班15期,培养人数338人;开展“西学壮、中学壮”培训班2期,培养人数1255人;每年开展传统医学师承班,共招收学员140人,师承老师共81人,已有12人顺利取得出师证。培养全区各大中医医院壮瑶医骨干人才70名。

壮大壮医联盟,推动壮瑶医药资源下沉外扩

       通过建立壮医联盟,打造医联体,开展“壮瑶医药下基层”等活动,推动壮瑶医药资源向基层下沉,向全区、全国扩散,扩大壮瑶医药服务范围和影响力。壮医联盟增至34家、医联体单位增至13家。

 

图片

2022年10月31日南湖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结对共建活动

       每年组织专家分批次到壮医联盟单位和医联体单位开展义诊、讲课、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房活动。成立并依托广西壮瑶医药服务指导中心,与10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签定《壮瑶医技术指导服务基地协议书》,促进壮瑶医药诊疗技术、医院管理等先进医疗资源在区内外的传播推广。深入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壮瑶医药下基层”惠民义诊及健康大讲堂讲座、“移动壮医博物馆”“博士讲团”“急诊急救在身边”“壮瑶医药进校园”等活动近350场,服务群众约3.6万人。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壮瑶医药海外影响力持续扩大

       以立足广西,辐射东盟,走向全球为目标,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已接待来自29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接待外宾逾800人次,开展国际义诊8场,为共计近420人次国外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与来自新加坡等10个国家的12家机构签署意向合作协议,开展国际学术讲座、培训班14场。

 

图片

2022年11月1日,由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主办的“2022年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示范和推广国际培训班”线上顺利开班 

       在柬埔寨宏恩医院、老挝万象湄公河医院分别挂牌设立中国-柬埔寨壮医特色诊疗服务中心、中国-东盟传统医药远程诊疗试点平台、中国东盟民族医特色诊疗服务中心。建设“国际远程诊疗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向柬埔寨宏恩医院派驻2名青年民族医药专家,接诊服务病患3400人次,向逾1200人次柬埔寨百姓发放防疫汤剂、中医药(壮医药)防疫香囊,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与欢迎。为柬埔寨宏恩医院45名医生开展中医药(壮医药)知识培训,共计6750人次,壮瑶医药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柬埔寨宏恩医院、老挝万象湄公河医院,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主办中华医院,越南顺化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菲律宾崇华医院等挂牌壮医药培训基地、设置5个壮瑶医文化宣传机构,开展国际教育培训7场约800人次,宣传壮瑶医药文化,扩大壮瑶医药海外影响力。

助力疫情防控,壮瑶医药防治作用充分发挥

2022年4月14日,医院举行援沪医疗队出发仪式,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莫锦荣到场,为62名国壮援沪医疗队员加油鼓劲

2022年4月14日,医院举行援沪医疗队出发仪式,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莫锦荣看望慰问援沪医护人员

图片

生产防疫汤剂

       组织壮医专家,参考壮医文献,结合壮医临床经验,制定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壮瑶医药防治方案》,并被上升为自治区级防治方案,在全区疫情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针对新冠肺炎的壮瑶药防疫产品研发,取得国家、自治区12个壮瑶医药防疫品种的应急备案批件。

图片

生产防疫汤剂 

       累计派出5751人次支援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及医疗保障工作,生产输送中医防疫汤剂38.526万人份,价值约370万元。在救治过程中,推广壮医三气养生操和壮药绣球操,为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发挥积极作用。支援东盟各国壮瑶医防疫物资,派出专家并提供中英版壮瑶医防治方案指导境外合作医院抗击疫情。联合柬埔寨金边宏恩医院发起的全球首家新冠肺炎国际咨询平台“International 2nd opinion for COVID-19”于2020年3月14日发布,向金边宏恩医院以及东盟各国提供新冠肺炎互联网咨询、新冠肺炎影像远程诊断、新冠肺炎中医民族医会诊、新冠肺炎远程教育等功能。


       奋楫争先正当时,聚力扬帆立潮头。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将踔厉奋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壮瑶医药文化,加快优质高效壮瑶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做强做优壮瑶医药产业,进一步提升壮瑶医药影响力,奋力谱写新时代壮瑶医药绚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