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在中药资源利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我校药学院中药资源研究团队在特色民族药黑老虎资源利用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Comparative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identifies KcMYB1 as a R2R3-MYB anthocyanin activator in Kadsura coccinea》发表于中科院二区期刊Plant Science。论文第一单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黄鼎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谭勇教授为通讯作者。
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 (Lem.) A. C. Smith)是木兰科南五味子属藤本植物,原生于我国西南部原始森林。黑老虎果形奇特,营养与药用价值高,集食用、观赏、美化、绿化及药用于一体。其根可药用,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治胃病,风湿骨痛,跌打瘀痛,并为妇科常用药,是一个急待开发而又极具开发潜力的药食同源中药资源。黑老虎种植产业,可作为当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特色支柱产业,具有非常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果实的色泽作为一个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外观品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关联分析手段,解析了黑老虎果实花青苷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矢车菊素 3-O-芸香糖苷、矢车菊素 3-O-葡萄糖苷和飞燕草素 3-O-葡萄糖苷为黑老虎果实中的主要花青苷组分。转录组学结果证实了两个不同黑老虎品种(大红一号和金虎)之间的色泽差异是KcMYB1基因的表达差异导致的。本研究为特色民族药材黑老虎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也为其色泽的遗传改良提供潜在的候选基因。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派杏林青年英才”项目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青年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的共同资助。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