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广西中医药大学在中药及壮瑶药治疗肺损伤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来源:科技处 作者:科技处 日期:2022-09-21 点击数:
分享到:

广西中医药大学高红伟博士团队长期从事中药及壮瑶药抗炎、抗肿瘤及肿瘤免疫相关活性机制研究,近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杨宇教授团队在铁-姜黄素纳米酶(Fe-Cur NPs)治疗肺损伤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杂志上,作为该杂志本期的封面文章。

COVID-19导致的肺炎等肺部并发症使全球超过500万人死亡。肺炎,如急性肺损伤 (ALI),是一种致命疾病,由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研究表明,ALI的进展与炎症反应和过度生成的活性氧(ROS)相关,导致肺部甚至整个身体发生氧化损伤。目前,ALI治疗方法主要通过一氧化氮(NO)、糖皮质激素、抗氧化剂缓解低氧血症,但这些治疗药物不能降低肺部炎症反应和抑制ROS的生成,且预后差、治疗成本高。开发具有ROS清除能力,同时具有抗炎活性的药物将是治疗ALI的新策略。

高红伟博士和杨宇教授团队合成了Fe-Cur NPs,并首次发现Fe-Cur NPs体外能够清除ROS,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同时能够降低细胞内Ca2+水平及PIP2/DAG/IP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升高PLCγ2蛋白表达而发挥体外抗炎作用。ALI模型小鼠经过雾化吸入给予Fe-Cur NPs后能够显著改善肺组织损伤,降低肺组织中ROS水平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同时降低(CD11bloF4/80hi)巨噬细胞和CD3+CD45+T细胞水平,从而抑制ALI导致炎症因子风暴,发挥治疗ALI作用,为临床治疗ALI提供了新的策略。

此项研究成果,广西中医药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在中科院:1区,JCR:Q1区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IF:18.728)。苑仁祎坤博士,李雨晴硕士研究生,韩珊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高红伟、杨宇、杨洋老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由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项目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二批“岐黄工程”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