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团委成功举办自诚讲坛第四讲——《经典诗词的解读与诵读》
2018年5月18日,由广西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广西语言协会副会长伍和忠主讲的自诚讲坛第四讲——《经典诗词的解读与诵读》在仙葫校区教学楼1-305举行。校团委办公室主任、社会实践部部长(合署)陈晓东出席本次讲座,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伍和忠指出,中医药和中国文学有密切联系,并通过贾岛《 寻隐者不遇》、邵雍《 养生诗》两首诗来体现医药和文学的美妙结合,有效地体现出医药的博大精深。
本次讲座,伍和忠围绕“经典的含义、价值与魅力、经典诗词的诵读”主题进行。他指出,经典是经过千锤百炼、千挑万选、千秋流传而成为经典,具有极高的品读价值与研讨价值。如何定义经典,伍和忠提出,我们要以经、纬度视角界定经典。从经线看,以时间为尺度衡量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以传世的作品才能称为经;从纬线看,以空间为尺度衡量作品,能够得到世界各地相当多的人认可和接受,具有一定普世性的作品,才能称为典范。
说到经典诗词的诵读,伍和忠介绍中古汉语的四个声调:平、上、去、入;格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七律首句平起入韵的标准格式,以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例;七律首句仄起不入韵标准格式,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五律首句平起不入的基本格式,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
用声音去塑造形象,传情达意。伍和忠邀请现场一位同学诵读《春晓》,并指出这位同学诵读时在语调和情感上存在的问题,他指出,首句的“不觉晓”应读得快些,“处处”两字的区别音要加强,“闻”字的尾音要往上提,以传达鸟儿在天上飞的画面,结尾句的“知多少”要用感慨的语气传达出诗人对青春消逝、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惋惜。伍和忠还通过歌唱的形式,来体现李白《关山月》中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得在场同学对诗中人民深切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主讲人伍和忠老师
讲座现场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