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瑞康医院:一个基层医生的“父母心”

来源:瑞康医院 作者: 蓝彬彬 黄桂勋 日期:2015-03-12 点击数:
分享到:

    面对行动不便的病人,他会抽空上门诊治;面对家庭有困难的患者,他会悄悄垫付一半医药费;坚持每周开办一次公益健康讲座,希望把健康的观念传播给每位病患,让尽可能多的病人学会获取健康……他,就是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空港院区中医科蒋燕军医师、病人口中的“好医生”。

    修身立德,视患者为亲人

    蒋燕军出生在新疆和静县上游镇哈尔乌苏村。2003年,蒋燕军如愿考上新疆医科大学,每当他放假回家,无论远亲还是近邻,只要有头疼脑热都来咨询他。有时,蒋燕军会为不能解除亲友的病痛而感到愧疚,也因为愧疚,促使他在专业上更加认真钻研。

    20089月,蒋燕军从遥远的新疆来到美丽的南宁,在广西中医药大学攻读研究生。2011年,蒋燕军研究生毕业,留在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空港院区担任中医科医师。

    在攻读硕士期间,因为一次特殊的机缘,蒋燕军结识了一名患有心脏病的老奶奶,老人心脏病发作时心动过速,四肢冰凉,大汗淋漓,不省人事,整个人时常会瘫倒,甚至大小便失禁,几乎每个月都要住院一两次。

    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蒋燕军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毕业工作后条件许可,一定要把奶奶带在身边照顾调治。毕业后办好相关事宜,他真的把老人接到了身边。没想到来的当天老人心脏病又发作了,他立即给老人服用了已故中医名家李可老先生的破格救心汤,同时做针灸治疗,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老人慢慢缓过来。平时,蒋燕军还积极给老人做针刺及艾灸等治疗,并同时让老人配合服用中药汤剂,一有空他还会带奶奶散步,陪她聊天,这一陪伴便是半年多。从那时起,奶奶再也没有去过一次医院。

    研究生毕业第一年,蒋燕军已经成为住院医师,他总是用“医者父母心”来告诫自己,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患者,都要笑脸相迎轻声细语。很多病人都点名要他主管,而他的病人也常常自豪地跟别的病友说“我的主管医生是蒋燕军医生”。

    回乡过年,将诊室“搬”回新疆

    2014年春节,阔别家乡多年的蒋燕军终于回到了新疆和静县,这下家里可热闹了,邻居知晓后,纷纷跑来找他看病。回家十几天,他免费接诊了60多位病人。面对每一位曾看着他长大的长辈和亲人,蒋燕军都认真建立电子病历,并认真开处方、写医嘱、叮嘱禁忌、记录联系方式等。常常是晚餐热了又热,父母亲人等了又等,他却忙碌到晚上10点才送走最后一名病人,安心坐下来吃晚饭。

    蒋燕军无意中听说一位乡亲李先生患严重的耳鸣症5年,曾辗转北京、新疆等多家医院治疗均未能改善,就让人把李先生叫到家里,给他望、闻、问、切,并开出了详细的药方。经过数日调理,李先生的病情有了改善。在离开新疆前,细心的蒋燕军还为李先生进行了复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此后半年,蒋燕军还坚持通过网络和电话为李先生诊治并指导用药。

    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让李先生深受感动,他给瑞康医院发来了一封感情真挚的表扬信,信中他说:“这个春节是我们大家度过的最愉快的一个春节,他(蒋燕军医生)为我们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唐朝医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的誓愿,也是蒋燕军的人生信条,一直以来他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以一腔热忱为基层百姓服务,用激情和汗水书写着对中医事业的不懈追求。

文章链接:http://www.nnrb.com.cn/html/2015-03/11/content_140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