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瑞康医学论坛”开讲《医患沟通与交流》

来源:瑞康医院 作者:夏哲璇 日期:2014-05-09 点击数:
分享到:

    “象我这样的病多久能治好?”“你只管好好养病,问这么多干啥。没听说么,神经科神经科,活的少死的多,剩下一个傻呵呵。”

    57号中午,瑞康医院食堂传来阵阵哄笑。原来,每天中午准时开讲的“瑞康医学论坛”这天开讲《医患沟通与交流》,上面的这番对话,是主讲人社区办赖远全老师在模仿一例错误的医患沟通案例。让人发笑的对话内容,同时也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当天讲座的内容主要围绕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沟通与交流意义、医患沟通与交流原则、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四大块展开。赖远全老师介绍,狭义上的医患关系指的只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而广义上说,医者还包括医院的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管理和后勤人员等,患者则包括病人、亲属、监护人、单位组织人员等。因此,处理好医患沟通,不仅仅只是医生这一单个群体的责任。据调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在当下发生的医患纠纷冲突中,有80%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20%是其他原因。

    “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高一样,是无能的表现。”

    “了解什么样的人生了病,比了解一个人生了什么病更重要。”

    “其实,当年扁鹊见蔡桓公,没医治好蔡桓公的病,除了蔡桓公的骄横自负、讳疾忌医,扁鹊与病人的沟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观点,都不由得让听讲者精神为之一振,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医患沟通与交流要讲求以下几点原则: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平等原则、同情原则、保密原则、反馈原则、共同参与。”赖远全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曾有位农民患者,因咳嗽、发热到某医院门诊就诊,患者进入诊室后在接诊医生一侧坐下来,而接诊医生却马上将自己的座椅向后撤了一下,拉大了与患者的距离,这一举动还被陪同患者的家属看在眼里。很明显,这种对病人不尊重的行为,就违反了平等原则。

    心脏专家、诺奖得主Bernard Lown博士曾说:“语言是一个医生最为强大的工具,但是,语言也是双刃剑,既能缓解病情,也能带来伤害。”赖远全老师详细阐述了医患间语言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包括创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语言沟通与交流要有针对性、用病人能懂的语言沟通交流、合理应用问题类型进行沟通交流、使用美好语言、避免伤害语言,其中,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又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医生要有良好的心境,不要流露出匆忙、勉强、甚至厌烦的情绪;外环境是医院有安静、舒适、安全和谐的环境。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家庭和个人现状、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程度进行沟通交流,避免职业性语言,避免应用容易引起误会的语言和词汇,注意语言要个体化,同时合理运用开放式提问,即没有固定的答案的提问,不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使用美好语言应注意使用一些安慰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劝说性语言、积极暗示性语言、指令性语言,避免直接伤害性语言、消极暗示性语言,避免窃窃私语。如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总是会不经意地用负面的暗示或者语言与患者交谈,比如“你最好不要剧烈运动,不然可能会瘫痪”,“这个操作可能会比较难受,你也许会呕吐”。而换成“如果你好好休息,你会恢复很快”,“这个操作会对你病情诊断有很大帮助,而且我们会尽量轻柔,减轻不适”会更好一些。

    此外,一些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也需注意,如仪表与举止、目光接触、面部表情、个人空间、肌肤接触等。医者在倾听患者诉说病情时的提问技巧则要把握好提问时机、提问内容、提问方法和提问常识,不过早提问,打断病人的思路,不过晚提问,避免被病人感觉精神不集中或未能理解而产生误解;提问时要及时把病人的谈话引入自己需要的信息范围;合理运用开放式提问,必要时把封闭问题改开放;切忌把观点强加给病人, 病人已做的事不要问为什么,避免诱导性提问,不要恐吓性提问、重述问题。

    “沟通不到位,一切都作废;沟通无质量,抓不住真相;沟通不平等,一切都白整;沟通无技巧,效果好不了。”赖远全老师用一首歌诀结束了讲座,同时再次点明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意义,即,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保证医疗活动顺利进行,能够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