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清明节开展缅怀“大体老师”活动
为了缅怀“大体老师”(遗体捐献者)对医学教育的贡献,清明节期间,广西中医药大学仙葫校区解剖学实验楼内举行了多场特殊的缅怀活动。2024级中医学、针灸推拿学、预防医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的同学分别在解剖学实验课堂上,向为医学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大体老师”致以崇高敬意。
活动现场,同学们亲手折叠小白花,在解剖学实验台前整齐列队,向“大体老师”鞠躬致意、敬献鲜花。同学们还在网络课堂和实验室感恩墙上留言,表达感恩之情。“我们将永远铭记‘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并将这份敬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敬畏生命、精研医术。”参与活动的同学表示。

2024级中医学7班顾梓译同学动情地说:“‘大体老师'是我们的‘无言良师',他们用最特别的方式陪伴我们成长,用身躯为我们铺就医学之路。清明节不仅是祭奠亲人的日子,更是我们铭记这份大爱精神的时刻。”

活动中,解剖学教研室白琳博士向2024级传统中医班的同学们讲述了学校遗体捐献第一人江一萍老师的感人事迹。江一萍老师(1919.8.28-2000.9.22)是中共党员,广西著名中医教育家,八桂名医之一,曾任我校教务处副处长。他一生致力于中医药教育事业,曾获卫生部银质奖章、自治区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0年9月,江一萍老师逝世后,其亲属根据他生前嘱托,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学校,成为我校首位遗体捐献者。如今,江一萍老师的遗体制成的骨性标本陈列于我校人体标本陈列馆,继续为中医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其高尚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师生。

“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他们捐献的遗体为医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学习教材,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学校解剖学实验楼内,这些"无言良师"默默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医学生成长,见证着医学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此次清明祭奠活动不仅是一次感恩教育,更是一次生动的医学人文课。通过活动,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强化了医者仁心的职业信念。
单点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