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学术新闻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召开广西中医药大学特聘首席科学家、特聘教授学术论坛的通知

作者:学科办 日期:2017-01-04 点击数:
分享到:

学校各单位、部门:

为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更好地促进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现邀请我校特聘首席科学家、特聘教授莅临我校开展学术论坛,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时 间:2017年01月06日星期五上午9:00-12:00

地 点:广西中医药大学仙葫校区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

报告内容:

1. 王峥涛教授: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品质评价与标准制定

2. 陈道峰教授:清热解毒中药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于机制

3. 杜力军教授:药物作用的表象与机制-以小檗碱为例

4. 杨 明教授:中药炮制技术传承与创新

5. 钟国跃教授:民族药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研究思路与方法

6. 奉建芳教授:中药纳米给药系统研究思路

7. 杨世林教授:新药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欢迎广大师生及校友踊跃参加,请提前10分钟入场完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年01月04日

特聘首席科学家、特聘教授简介

杨世林简介

杨世林,男,汉族,1953年12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苏州大学医学部主任等。

主要学术任职:

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国GAP学会副会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医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任《Phytotherapy Research》编委,《中草药》、《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药材》副主任编委;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苏州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聘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和新药开发研究。

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 “攀登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九五”攻关和“十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新药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项目20余项。申请专利11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和“优秀业绩奖”。领导和主持了150多个新药和新产品研发,担任了江西汇仁集团、奇正藏药集团、贵州益佰药业等多家制药企业的研发总监,先后研制出十几种新药和近百种仿制药、保健品等新产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三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奉建芳简介

奉建芳,男,1966年4月生,广西全州人,瑶族,共产党员。博士,教授,博导。

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事业部主任、特聘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任职:

兼任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咨询专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高技术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2013年获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012年入选南京321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主要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中药与化学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新制剂以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一是以现有中药注射剂为基础,进行中药新型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二是基于纳米粒载体系统的难溶性药物口服给药高生物利用度制剂与基于脂质体和纳米粒载药的抗癌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三是中药复方新药的开发研究。

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子项目1项、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纳米科技专项5项、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专项2项、广西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与广西一企业合作),参与973项目1项。与国内制药企业签订横向合作项目15项。研究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35项,其中22项获得授权;获临床批件3个、生产批件2个;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索引10篇,EI索引3篇,国内核心期刊40篇;发表著作6本,其中作为副主编编写3本,参与编写3本。

获教育部优秀成果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杨明简介

杨明,男,中共党员,1962年5月生,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西省高等学校首批“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兼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学术任职:

先后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制药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制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

主要科研成就:

长期从事中药学及其工业化开发研究,在中药新制剂、中药新剂型等研究领域尤有特长。提出以“证、方、剂”对应原理指导中药剂型设计,提出了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理论框架。

先后主持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奖励19项;主编《国家新编中成药》、《中药制剂工艺技术图表解》、《中药药剂学》等著作8部,参编《中药新制剂开发与应用》等著作4部;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52项获得授权;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开展中药新药品种研发150多个(其中5类新药20个),新上市品种108个,申请了50多份国家发明专利,48份获得授权。2005年新品种产值达6800多万,2006年新品种产值达9800万。

钟国跃简介

钟国跃(1958年-),四川省蓬溪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主要学术任职:

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民族医药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用资源分会会长,世中联药用植物利用与保护分会副会长,中国资源学会中药资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研究室副主任,江西民族传统药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西省民族药质量标准与评价重点研究室主任;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专家组副组长,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评审专家等。先后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个人”(国家人事部、科技部,2001)、“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国务院,2005)、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十周年先进个人“(科技部,2009)等表彰。

主要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中药与民族药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先后主持“重大新药创制”、“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试点(重庆、江西省普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试点)、“民族药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发表论文18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重庆中草药资源名录》、《羌族医药》、《民族药成方制剂》、《中药资源化学》等专著10余部。

王峥涛简介

王峥涛,男,1956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中药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复方中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药新资源与品质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主任,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

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七届),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评审专家(第七、八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第七、八、九、十届),中国药典(英文版,2010年版)主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副理事长,美国药典委员会中药顾问组成员,英国药典委员会草药与膳食补充剂专家组顾问,美国草药典委员会中药顾问。1997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药学、生药学学科首位杰青)。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领军人才,卫生部突贡青年专家。

主要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中药资源与鉴定、中药标准化及中药毒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研究制订的36种药材、25种饮片、2种制剂、30种化学对照品、2种分析技术标准被《中国药典》采纳,为提升国家中药标准水平做出贡献。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三等奖 1 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第1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金奖1项。

陈道峰简介

陈道峰,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

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多项学术职务。

主要科研成就:

主要研究领域为常用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在五味子科药用植物和清热解毒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特色。主持和完成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 发表研究论文190余篇, 其中SCI论文110余篇, 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英文版》和《生药学》等著作10余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近40项。曾获得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科技奖励。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杜力军简介

杜力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主要学术兼职:

国家药监局新药审评委员,国家中药保护中心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与痴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补益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与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药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荣誉理事、神经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天然药物(英文版)编委;中国药学(英文版)编委;中国中药杂志常务编委;药物分析杂志编委;中国实验动物杂志、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编委等。

主要科研成就: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中药学,心脑血管及神经精神药理学。近年来主要针对天然小分子药理作用靶点进行研究。同时关注小分子药物细胞跨膜转运及其机制。对于中风、抑郁症、高血脂及肥胖等均有较深入的研究。

先后负责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40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得国家中药二类新药证书2项,获得临床批件3项,获得教育部二等奖1项。主编《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模型》2012,副主编《中国药用植物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