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材建设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6-03-23 18:17:57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406011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总学时数200学时。其中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总论80学时,理论44学时、实验36学时,学分5个学分;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各论120 学时,理论68学时、见习52 学时,学分7.5个学分;网络0。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知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科学。本教学大纲作为《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认真、规范书写教案和讲稿。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学总论和外科学各论两部分。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外科学基础如外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熟悉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训练学生外科基础操作技术和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此外还要着重对学生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自觉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亲自参加实践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 掌握中医外科证治概要无菌术、麻醉、体液与营养代谢、输血、休克、围手术期处理、重症救治及监测、疼痛与治疗、内镜、腔镜及显微、移植技术、外科感染。

2. 熟悉外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及诊断、治疗。包括外科损伤、肿瘤、急腹症、甲状腺疾病、

乳腺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肠道炎性疾病、腹外疝、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

与处理、泌尿系疾病、肛门直肠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3. 写好外科病历和各种记录、学会体格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特别是外科情况的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 .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 .熟悉各种消毒方法 .重视外科基本操作的训练 .掌握常见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及了解手术方法 .掌握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及适应证 .掌握切开引流、静脉切开、常用穿刺技术、损伤急救、各种引流、减压、治疗用导管的使用和管理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体表肿瘤、阑尾、疝等手术。

二 .能力的培养

1. 自学能力:大课只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 引导学生自学,还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理解

并吸收。

2. 分析能力:见习教学通过观察病人、收集病史与体格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讨论病例,启发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发言,提高学生临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能力:书写临床病案如病历、病情记录、手术前总结及术后记录,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综合判断的能力。

4. 临床独立诊治病人能力,结合临床诊断和治疗病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

完成各种临床操作、辨证施治,提高学生独立临床工作的能力。

理论课时分配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运用临床医学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循证医学方法,强调运用循证医学证据在现代外科诊治中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中西医结合外科工作的发展简史及成就,为学生树立学好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思想。

2、了解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内容、范围和研究方向。

【教学内容】

1、中西医结合外科工作的发展简史及成就。

2、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内容、范围和研究方向。重点是内容和范围。

3、如何学好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章 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第一节 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及专业术语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原则。

2、掌握外科专业术语。

【教学内容】

1、举例说明中医外科疾病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命名的原则。

2、讲解外科疾病基本术语。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1、掌握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及特点。

2、掌握外科疾病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病因:阐明外感六邪、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痰饮、瘀血等。

2、病机:从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方面说明外科疾病的病理基础。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三节 诊法与辨证

【目的要求】

1、 熟悉外科疾病的辨证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

2、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辨病方法。

3、掌握外科疾病上、中、下三部的辨证方法。

4、了解十二经络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5、掌握肿、痛、痒、脓、麻木以及肿块、结节、溃疡、出血的辨证特点。

【教学内容】

1、强调详询病史、全面体检、局部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以及辅助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和综合分析在临床辨病过程中的重要性。

2、疮疡阴阳属性的辨别,应注意阴证、阳证常混杂在一起。阴证、阳证可相互转化。

3、强调疮疡患者在何经,按经络气血多少引经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4、人体各部经络所属,头顶、面部、乳部、耳前、耳后、手足心部、背部、臀部、腿部、腹部。

5、十二经络气血多少。

⑴阳明大肠经、组阳明胃经——多气多血。

⑵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

⑶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多气少血。

6、肿

⑴以肿的性质来辨热、寒、风、湿、痰、气、淤血、脓肿、实肿虚肿的临床特点。

⑵以其病位和形色来辨肿的不同表现。

7、辨肿块、结节

     从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以及生长速度等辨肿块、结节的特点。

8、辨痛

     痛是外科疾病的重要症状,是病势进退的标志,虽然痛总是由经络阻塞不通所致,但是各种外漏造成经络阻塞疼痛的病因病机各异,因此每种疾病甚至一种疾病的各个阶段的疼痛各有其特性

⑴ 疼痛原因来辨有热、寒、风、气、湿、痰、化脓、淤血痛等。

⑵ 痛的发作情况来辨有卒痛、阵发痛、持续痛。

⑶ 以疼痛的性质来辨有刺痛、灼痛、裂痛、钝痛、酸痛、胀痛、绞痛、啄痛、抽掣痛

⑷ 疼痛与肿临证中可结合起来辨证。

9、辨痒

    痒亦是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所致。所谓甚着痛微者痒是也。为皮肤病、疮疡的常见症状。

⑴以其原因来辨有风、湿、热、虫、血虚。

(2)以其病变过程来辨有肿疡作痒、溃疡作痒。

10、辨麻木

麻木湿由于气血不运或毒邪炽盛,以致经脉阻塞而成,由于原因不同,麻木的情况也有差异。

11.辨脓

⑴ 脓乃火热蒸酿腐肉而成,气血所化,疮疡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表现。

⑵ 成脓特点。

⑶ 辨成脓的方法有,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及B 超等。

(4)辨脓的部位深浅。

(5)辨脓的形质、色泽、气味。

12、辨溃疡

(1)辨溃疡的色泽有阳证溃疡、阴证溃疡、疔疮走黄、有头疽下陷。

(2)溃疡的形态有化脓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岩性溃疡、􀏾疮痨性溃疡、梅毒性溃疡等。

13、辨出血

   中医外科疾病以便血、尿血最常见。应从出血的颜色、伴发症状等来辨别出血的部位、原因、以便即使诊断、进行合理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四节 治法与方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概念及适应症。

2、熟悉内治十一法的具体运用。

3、掌握外用药物疗法的辨证施治特点。

4、熟悉中医外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5、了解外科其他外治方法。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消、托、补三大法是外科疾病的治疗总则。

2、举例说明内治十一法:解表法、通里法、清热法、温通法、祛痰法、理湿法、行气法、和营法、内托法、补益法、调胃法在临证中的具体应用。

3、重点讲解外治药物疗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阐明中医外治法的机理。

4、介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

5、讲解其他外治方法在外科疾病中的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三章 无菌术

【目的要求】

1、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技术。

2、熟悉常用灭菌法和消毒法。

3、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4、掌握手术区消毒和铺巾,手术中无菌操作的实施。

【教学内容】

1、无菌术、灭菌、消毒的概念,常用的机械除菌、物理灭菌、化学消毒方法及各自的适用范围,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的准备,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2、自学无菌术的要领和组成。手术室的设置、消毒和管理 .院内感染及管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及实习无菌术操作方法 。

 

第四章 麻醉

【目的要求】

1、了解麻醉的概念和麻醉医生的工作任务、临床麻醉工作的内容。

2、熟悉椎管内麻醉方法、适应症、常见并发症,了解全身麻醉的方法及特殊措施。

3、熟悉麻醉期间的监测和管理。

4、了解针刺麻醉的概况。

5、掌握常用的局麻方法、常用局麻药的药理性能、使用浓度、用量、不良反应的识别、预防和正确处理。

6、熟悉麻醉前准备,麻醉后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7、了解气管插管术的操作步骤以及并发症。

【教学内容】

1、麻醉的概念、麻醉学的发展与现状。

2、麻醉前准备、麻醉期间及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3、局部麻醉、普鲁卡因、地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各种常用局麻方法、剂量和浓度、不良反应的识别、防止和处理。

4、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麻醉的临床应用及其意外的并发症的防止和处理。

5、全身麻醉包括吸入和静脉麻醉、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6、气管插管术的操作过程及并发症。

7、自学椎管的解剖生理,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麻醉机的使用、麻醉特殊措施的用途。常用的针刺麻醉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加示教。

 

第五章 体液与营养代谢

【目的要求】

1、了解体液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及其重要意义。

2、掌握等渗性缺水、低钾血症的外科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熟悉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水中毒、高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掌握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熟悉外科病人生理需要量和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

5.了解外科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

【教学内容】

1、外科疾病中体液的容量、浓度和成份失调的表现,水钠代谢失调、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体液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步骤和具体方法。体液平衡失调纠正的顺序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自学体液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和维持机制。低钠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外科营养评定及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六章 输血

【目的要求】

1、掌握输血适应证和并发症的防治。

2、熟悉自体输血、成分输血的优点及其主要制品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各种输血(全血输血、成分输血、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输血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其防治。全血输血的缺点和提倡成分输血。成分输血主要制品的临床应用。自体输血种类及其应用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七章 休克

【目的要求】

1、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与分类、中医病因病机。

2、熟悉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

3、掌握外科休克的诊断和监测。

4、掌握外科休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熟悉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外科休克的定义、病因、病机和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各项监测指标的意义。休克急救和治疗要点,应用血管收缩剂和扩张剂及其他治疗方法。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方法。

2、重点要求:外科休克的微循环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诊断和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心肺功能、消除病因。

3、自学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改变及其分期与临床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八章 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的一般护理、观察和处理。

2、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教学内容】

手术前准备的内容,手术后的一般护理、观察和处理,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九章 重症救治与监测

【目的要求】

1、了解复苏的概念及其社会意义和群众意义。

2、熟悉心跳呼吸停止的及时确诊。

3、了解人工呼吸原理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4、了解心脏挤压的原理掌握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

5、熟悉脑复苏的意义及处理原则。

6、了解心肺复苏的给药种类、途径和剂量,了解心肺复苏后的处理原则。

7、熟悉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概念、发病基础与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及预防。

【教学内容】

1、复苏的概念。人工呼吸的原理各种人工呼吸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呼吸器的应用。心脏按压的原理,胸外心脏按压法。药物除颤和电除颤的原则。

2、脑复苏的意义及处理原则。心肺复苏的辅助治疗。心肺复苏后处理原则

3、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概念、发病基础、临床表现、诊断指标、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及实习

 

第十章 疼痛与治疗

【目的要求】

1. 了解疼痛的分类、测定。

2、了解疼痛的病理生理变化。

3、熟悉常用的疼痛治疗方法。

4、熟悉癌症疼痛治疗。

5、了解术后镇痛的现状。

【教学内容】

1、疼痛的概况包括疼痛的分类、测定和病理生理变化。

2、神经阻滞法的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

3、癌症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

4、术后镇痛的临床开展现状。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

 

第十一章 内镜、腔镜及显微、移植技术

【目的要求】

了解内镜、腔镜在外科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常用的内镜在临床上应用适应症、禁忌症,腹腔镜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

 

第十二章 外科感染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外科感染的特点、病因病机、论治的一般规律。

2、了解外科感染的分类、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介绍外科感染的概念。

2、外科感染的特点、分类及外科感染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3、外科感染临床表现、诊断。

4、疮外科感染治疗。重点讲解中西医内治原则和外治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节 局部化脓性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疖、疖病、痈、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2、了解疖、疖病、痈、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脓肿的病因病理。

【教学内容】

1、疖和疖病的定义和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2、痈的定义和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3、急性蜂窝组织炎的定义和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4、丹毒的定义和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5、急性淋巴管炎的定义和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6、脓肿的定义和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配合录像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发于不同部位的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2、了解不同部位的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甲沟炎、甲下脓肿定义和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2、脓性指头炎定义和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3、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定义和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4、掌深部间隙感染定义和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四节 全身性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全身性感染的概念、诊断及治疗原则

2、了解其病因病理。

【教学内容】

1、全身性感染的概念。重点讲解脓毒症、菌血症、脓毒症综合征等概念。

2、全身性感染发生的中西医病因病理�

3、全身性感染临床表现和诊断。重点讲解脓毒症、菌血症、脓毒症综合征诊断鉴别诊断

4、全身性感染治疗。中西医治疗原则和内外治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五节 特发性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破伤风的特点、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

2、了解气性坏疽的特点、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

【教学内容】

1、破伤风的定义、特点。

2、破伤风的中西医病因病理。

3、破伤风临床表现和诊断

4、破伤风的治疗原则及中西医治法。

5. 气性坏疽的特点、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

第六节 抗菌药物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症。

2、熟悉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及联合应用

【教学内容】

1、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症、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2、 抗菌药物给药方法、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

第七节 中医药在外科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要求】

掌握中医药治疗外科感染的内外治法

【教学内容】

1、中医药治疗外科感染的内治法

2. 中医药治疗外科感染的外治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三章 损伤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损伤的分类、诊断、急救及治疗原则。

2、了解火器伤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影响创伤修复的不利因素、损伤的急救和处理。

2、自学损伤病因、分类、病理生理火器伤的致伤特点、病理和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节 颅脑损伤

【目的要求】

1、熟悉头皮损伤的处理原则

2、熟悉颅骨线状骨折的诊断。凹陷骨折的手术指征。

3、掌握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4、掌握脑震荡的诊断及治疗。脑挫裂伤和脑干损伤的临床表现

5、了解原发性脑损伤与继发性病变的鉴别要点。

6、熟悉硬脑膜外血肿的形成机制。

7、掌握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8、熟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颅内血肿的CT、MRI 表现、颅内血肿手术适应证。

9、熟悉Glasgow 昏迷评分法和传统的分法。

【教学内容】

颅骨骨折的类型、诊断和治疗原则。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颅内血肿(重点讲授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处理。开放性脑损伤的处理原则。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颅内血肿的CT、MRI 表现、颅内血肿手术适应证。G1asgow 昏迷评分法和传统的分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三节 胸部损伤

【目的要求】

1、了解肋骨的解剖特点。

2. 掌握多根多段肋骨骨折(胸壁软化)的病理生理、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掌握闭合性气胸的治疗。

4、掌握开放性气胸的病理生理和急救处理。

5、掌握张力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

6、熟悉损伤性血胸的病理生理、进行性血胸的判定、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7、熟悉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

【教学内容】

1、胸部损伤的概论、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心脏压塞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2、重点要求:多发性肋骨骨折、张力性气胸、进行性血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自学:创伤性窒息、肺爆震伤、胸腹联合伤的诊断、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四节 腹部损伤

【目的要求】

1、熟悉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诊断方法。

2、掌握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处理原则和急症手术探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的指征。

3、熟悉脾、肝、胰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小肠、结肠、直肠损伤的特点。

【教学内容】

1、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方法,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手

术探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的指征、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肝、脾、

胰腺和肠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补充CT 和血管造

影在肝、脾破裂诊断价值和动态观察的意义。

2、重点要求: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方法及其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五节 泌尿系统损伤

【目的要求】

1、掌握肾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保守疗法的具体措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原则。

2、掌握球部尿道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掌握后尿道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肾损伤、膀胱损伤和尿道损伤的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自学输尿管损伤的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六节 多发性创伤与挤压综合症

【目的要求】

1、了解多发性损伤的病因、病理

2、熟悉多发性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熟悉挤压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救治。

【教学内容】

1、多发性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

2、挤压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及救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七节 烧伤

【目的要求】

1、了解热烧伤病理生理变化。

2、掌握热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的方法、中医辨证施治。

3、掌握烧伤的现场急救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4、熟悉烧伤的初期处理和补液方法。

5、了解电烧伤的特点和急救。

【教学内容】

1、热烧伤的现场急救、面积计算、深度估计、诊断、创面处理和全身治疗中补液的方案和全身性感染的防治。电烧伤的特点和处理。

2、重点要求热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估计、现场急救、热烧伤的创面处理和全身治疗。

3、自学热烧伤的定义、病理生理、冻伤的特点和处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八节 冷伤

【目的要求】

了解冷伤的概念与治疗。

【教学内容】

冷伤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与治疗。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十四章 肿瘤

【目的要求】

  • 熟悉体表肿瘤的概念和分类。

  • 熟悉食管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 了解食管癌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 了解贲门失驰症、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的诊断的治疗原则。

  • 重点掌握肺癌的手术适应症、手术禁忌症、手术方法、手术途径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 【教学内容】

  • 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皮脂腺囊肿、黑痣、淋巴管瘤、皮肤癌的不同表现及治疗。

  • 2、食管癌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特点、病理、临床表现、诊断程序、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食管癌国际TNM 分期。

    3、重点要求:肺癌的手术适应症、手术禁忌症、手术方法、手术途径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十五章 急腹症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急腹症的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

    2、熟悉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手术与非手术适应症和方法。

    【教学内容】

    1、常见急腹症的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手术与手术适应症和方法。

    2、重点要求:急腹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节 急性腹膜炎

    【目的要求】

    1、熟悉腹膜的解剖与生理。

    2、掌握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分类和病理生理。

    3、掌握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4、熟悉急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的选择。

    5、熟悉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1、腹膜的功能、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的选择 .手术指征和处理方法。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2、重点要求: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治疗的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三节 急性阑尾炎

    【目的要求】

    1、熟悉阑尾的解剖与生理。

    2、熟悉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和病理。

    3、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与手术并发症。

    4、掌握阑尾炎的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5、熟悉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6、了解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1、阑尾的解剖生理概要,急性阑尾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并发症􀏾小儿急性阑尾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和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慢性阑尾炎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

    2、重点要求:急性阑尾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的选择,特殊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四节 肠梗阻

    【目的要求】

    1、掌握肠梗阻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2、掌握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的鉴别、高位与低位肠梗阻的鉴别。

    3、熟悉各类肠梗阻的治疗及其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4、了解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肠梗阻的病因、分类、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的病因、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和治疗。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机械性和麻痹性肠梗阻的鉴别,高位和低位梗阻的鉴别。

    2、重点要求:肠梗阻病因、分类、病理生理,绞窄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

    第五节 胆道感染与胆石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胆道的解剖和生理。

    2、熟悉胆道疾病常用的特殊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方法。

    3、熟悉胆石症、胆道炎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手术适应证及其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4、熟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胆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胆管通道、胆道疾病诊断的常用特殊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方法。胆囊结石、肝外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

    2、重点要求:胆道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胆结石成因的最新学说。胆道疾病常用的特殊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方法。胆管结石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胆石症的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疗思路。急性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

    【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局部并发症和外科治疗的适应症。

    【教学内容】

    1、胰腺的解剖生理。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胰腺炎的辩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2、重点要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七节 常见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目的要求】

    熟悉急腹症的腹痛特点,与内科、妇科的腹痛区别。

    【教学内容】

    急腹症的腹痛特点,与内科、妇科腹痛区别。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十六章 甲状腺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甲状腺的解剖、生理和甲状旁腺的生理。

    2、熟悉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3、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4、熟悉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点。

    5、掌握甲状腺癌临床表现、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和甲状腺结节的处理原则。

    6、掌握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是甲状腺炎的诊断和辩证论治。

    【教学内容】

    1、甲状腺的解剖生理概要。甲状旁腺生理。

    2.单纯性甲状腺肿(气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选择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单纯性甲状腺肿的防治及手术指征;甲状腺炎 (瘿痈)的概念、诊断和辩证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瘿证)的外科分类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及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甲状腺腺瘤(肉瘿)和甲状腺癌(石瘿)的病理类型、临床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

    2、重点要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

     

    第十七章 乳房疾病

    【目的要求】

    1、熟悉乳房视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乳房扪诊的方法、腋窝淋巴结的分组、乳头溢液的病因和常用的乳房特殊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方法。

    2、掌握急性乳腺炎(乳痈)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3、熟悉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乳房纤维腺瘤(乳核)的临床特点和处理。

    4、掌握乳癌(乳岩)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和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教学内容】

    1、乳房视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乳房扪诊的方法、腋窝淋巴结的分组、乳头血性溢浓的病因、常用的乳房特殊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方法。急性乳房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防治以及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乳房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乳癌的病因、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转移途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外科治疗原则以及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2、重点要求:急性乳房炎、乳房囊性增生病、乳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综合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

     

    第十八章 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胃、十二指肠的解剖生理。

    2、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主要手术目的、方法和术后并发症。

    3、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急性穿孔、大出血、幽门瘢痕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4、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手术适应症。

  • 熟悉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 掌握胃癌外科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

  • 【教学内容】

    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目的、手术原则、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后并发症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急性穿孔、大出血、幽门瘢痕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胃癌的诊断和治疗;胃癌外科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

    2、重点要求: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原则和常见术式的理论基础,胃大部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胃癌外科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

     

    第十九章 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要求】

    1、了解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和门静脉向肝血流灌注的生理意义。

    2、掌握门-体静脉之间的交通支。

    3、熟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4、熟悉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的目的和种类。

    【教学内容】

    1、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和生理。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三腔双囊管的使用、胃底曲张静脉破裂的内窥镜治疗、大出血时血管收缩药物的应用,手术治疗的目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流手术的概念。

    2、重要要求: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处理原则和断流术与分流术的比较。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十章 肠道炎症疾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要求】

    熟悉非特异性炎性肠疾病的手术治疗适应证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教学内容】

    1.克隆病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

     

    第二十一章 腹外疝

    【目的要求】

    1、熟悉腹股沟管的结构、直疝三角(Hesselbach 三角)的组成和股管的结构。

    2、掌握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诊断。

    3、熟悉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

    4、熟悉股疝的诊断要点和治疗。

    5、了解其他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6、了解腹股沟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教学内容】

    1、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腹外疝的概念、病因、病理解剖和临床类型。股管结构、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腹股沟疝手术的基本原则和各种方法的适应证。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原则,股疝的诊断要点及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2、重点要求:腹股沟疝的构成、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腹股沟疝的处理,无张力疝修补术。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

     

    第二十二章 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目的要求】

    1、熟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原则。

    2. 熟悉下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诊断与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原则,下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诊断与处理原则。

    2、重点讲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鉴别诊断,常用的止血措施。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加见习

     

    第二十三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辨证。

    2、熟悉泌尿、男性生殖的解剖生理。

    3、了解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范围、种类。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概要。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的辨证。及病因病机的分析。

    2. 重点要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的辨证;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辩部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节 泌尿系结石

    【目的要求】

    1、掌握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膀胱结石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3、了解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病理生理、结石成分及性质。

    【教学内容】

    1、尿石症概述: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膀胱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尿道结石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 重点要求: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三节 睾丸炎与附睾炎

    【目的要求】

    了解附睾丸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教学内容】

    附睾丸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

    第四节 前列腺炎

    【目的要求】

  • 掌握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 2.了解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1.急性和慢性前列腺炎、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

    2.重点要求: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五节 前列腺增生

    【目的要求】

    1.掌握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适应证。

    2.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形成的病因病理及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重点要求: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六节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目的要求】

    了解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

    第七节 男性不育

    【目的要求】

    了解男性不育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男性不育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

    第八节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目的要求】

    1、掌握肾肿瘤、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

    2、熟悉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

    3、了解睾丸肿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肾肿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膀胱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睾丸肿瘤、阴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重点要求:肾肿瘤、膀胱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十四章 肛门直肠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肛门、直肠、结肠的解剖生理。

    2、熟悉肛门直肠病的辨证。

    3、了解肛门直肠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肛门病的范围、种类。肛门、直肠、结肠的解剖与生理概要,肛门、肛管、齿状线、结肠、直肠、肛管直肠环。肛肠疾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肛门直肠病的病因病机。便血、脱肛、疼痛、肿胀、流脓、分泌物等症状的辨证。肛门直肠兵的辩部位及病因病机的分析。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节 痔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痔的病因病机。

    2、掌握各种痔的诊断与治疗。

    【教学内容】

    1、内痔定义、特点、病因病机、诊断、分期、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适应症;结缔组织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混合痔的概念、表现特点、治疗处理措施。

  • 重点要求:内痔定义、特点、 诊断、分期、辨证论治、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适应症;

  •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加见习

    第三节 肛隐窝炎

    【目的要求】

    了解肛隐窝炎的病因病机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肛隐窝炎的病因病机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方法】

    自学

    第四节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目的要求】

    1、熟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因病机。

    2、掌握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定义、特点。病因病机、 诊断、辨证论治、内治、外治、手术治疗。

    2. 重点要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五节 肛瘘

    【目的要求】

    1、熟悉肛瘘切开术、挂线术、切开挂线术的适应证。

    2、掌握肛瘘的诊断和分类。

    【教学内容】

    1、肛瘘定义、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肛周流脓、疼痛、瘙痒。肛旁有瘘管外口。有明显的肛痈史。因瘘管的位置、性质不同可伴有不同的全身症状。分类、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手术疗法。

    2. 重点要求:肛瘘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六节 肛裂

    【目的要求】

    1、熟悉各种肛裂手术的适应证、操作方法。

    2、掌握肛裂诊断及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肛裂定义、特点。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手术治疗

    2. 重点要求:肛裂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七节 直肠脱垂

    【目的要求】

    1、了解直肠脱垂的三度分类法。

    2、熟悉直肠脱垂的病因病机。

    3、了解直肠脱垂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直肠脱垂定义、特点。病因病机 诊断;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肛外,初起能自行回纳、充血、瘙痒。以后直肠各层组织下移,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甚至咳嗽、劳累、下蹲时亦会脱出,不能自行回复,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伴有腹及腰以下坠胀。三度分法、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八节 直肠息肉

    【目的要求】

    1、了解直肠息肉的病因病机。

    2、掌握直肠息肉的诊断、辨证论治及手术疗法。

    【教学内容】

    1、直肠息肉定义、特点。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外治法可选用灌肠法、注射法、结扎法、电烙法、手术法。

    2. 重点要求:直肠息肉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十五章 周围血管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2、了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

    3、熟悉下肢静脉的解剖、生理、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和回流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下肢静脉曲张(筋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教学内容】

    1、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诊断、与其他肢体动脉缺血的疾病鉴别要点及治疗方法。下肢静脉解剖和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筋瘤)、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

    2、重点要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3、自学: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和治疗以及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下肢静脉的解剖和病理生理。下肢淋巴水肿。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十六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的基本组织结构。

    2、熟悉抗组胺药及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种类及作用。

    3、掌握皮肤病局部辨证的特点和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教学内容】

    1、皮肤生理解剖概要;皮肤病的症状;皮肤病的辩证、治疗、中医治疗、西医治疗、抗组胺药物的种类、作用、常用的剂量,激素的适应证,作用及副作用。

    2、重点要求:皮肤病局部辨证的特点和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节 单纯疱疹

    【目的要求】

    1、了解单纯疱疹的中西医病因病机。

    2、了解单纯疱疹的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教学内容】

    单纯疱疹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三节 带状疱疹

    【目的要求】

    1、了解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病因病机。

    2、掌握带状疱疹的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教学内容】

    1、带状疱疹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中医认为与肝气郁结,脾湿内蕴,气血凝滞有关。

    带状疱疹的诊断要点:集簇性水疱群,单侧神经分布,明显神经痛等。中医分肝经郁热型、

    脾虚湿蕴型、气滞血瘀型。西医治疗主要以止痛、抗病毒、对症等。

    2、重点要求:带状疱疹的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四节 疣

    【目的要求】

    熟悉寻常疣、扁平疣的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教学内容】

    自学寻常疣、扁平疣的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五节 脓疱疮

    【目的要求】

    1、了解脓疱疮的外治法。

    2、熟悉脓疱疮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教学内容】

    本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单独或混合感染。脓疱疮的临床特点:多见于儿童,夏秋季节多发,好发于暴露部位,有接触性传染史,分为大疱型和脓疱型,可并发急性肾炎、败血症等。抗生素治疗及中药辨证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六节 癣

    【目的要求】

    1、了解癣的外治。

    2、熟悉癣的病原菌及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病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临床上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浸渍型、体癣型。皮疹夏重冬轻,瘙痒。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选用不同剂型抗真菌药物。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七节 疥疮

    【目的要求】

    熟悉疥疮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内容】

    1、临床上有接触传染史,夜间瘙痒,皮肤薄嫩处有丘疹、水疱、隧道等特点。

    2、治疗药物以硫磺软膏为代表。

    【教学方法】

    自学、见习

    第八节 荨麻疹

    【目的要求】

    1、了解荨麻疹的形成原因及发生机理。

    2、掌握荨麻疹的诊断及治疗。

    【教学内容】

    1、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与禀赋不耐,饮食不节,体虚卫表不固及情志不遂有关。诊断要点:风团、瘙痒。临床上分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西医治疗主要以应用抗组胺药物及对症为主。注意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急症的处理。中医分为风热犯表型、风寒束表型及血虚风燥型。

    2、重点要求:荨麻疹的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九节 接触性性皮炎

    【目的要求】

    1、了解接触性性皮炎的形成原因。

    2、熟悉接触性性皮炎的临床分型。

    3、掌握接触性性皮炎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粘膜接触刺激污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按发病机制分为两类: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某些物质对皮肤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反应。变态反应:接触物与少数个体接触后引起的变态反应。主要是Ⅳ型变态反应,迟发性变态反应。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原则。

    2.重点要求:讲述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十节 药物性皮炎

    【目的要求】

    熟悉其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药物性皮炎的诊断要点: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起病急,皮疹多为泛发,分布多对称,排除相类似的内科、传染科及皮肤科疾病。

    2、临床上分为固定红斑型,荨麻疹样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多型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及大疱性表皮松解型等六型。

    3、治疗上主要以停用一切可疑致病药物,促进体内药物排泄,治疗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加强支持疗法等为原则。重症药疹以激素治疗为主。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十一节 湿疹

    【目的要求】

    1、了解湿疹的病因及形成机理。

    2、掌握湿疹的诊断及分型治疗。

    【教学内容】

    1、湿疹是由内外因素激发发生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与禀赋不耐,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有关。湿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渗出性、对称性、多形性、反复发作性及剧烈瘙痒 .湿疹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3 种。西医治疗及防治原则:中医治疗分湿热浸淫型、脾虚湿蕴型和血虚风燥型。外治法根据不同分型选用不同的剂型。

    2.重点要求:讲述湿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十二节 神经性性皮炎

    【目的要求】

    熟悉其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神经性皮炎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多见于青壮年人,皮损多是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融合成片,阵发性剧痒,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2. 神经性皮炎的分型论治及具体用药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十三节 皮肤瘙痒症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瘙痒症的治疗及中医病因。

    2、熟悉皮肤瘙痒症的诊断及分型。

    【教学内容】

    1. 皮肤瘙痒症好发于老年及青壮年人,无原发性皮肤损害

    2.临床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

    3. 分型论治及具体用药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十四节 玫瑰糠疹

    【目的要求】

    了解玫瑰糠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教学内容】

    1.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自限性疾病

    2.西医以抗组胺药为主􀏾中医分为外感风热河阴虚血燥型。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十五节 银屑病

    【目的要求】

    1、了解银屑病的形成原因及发生机理。

    2、熟悉银屑病的临床分型。

    3、掌握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银屑病临床上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寻常型银屑病的好发部位,皮疹特点,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同形反应等。寻常型银屑病分进行期、静止期和消退期。本病病情易于反复,不以根治。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2.重点要求:讲述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十六节 白癜风

    【目的要求】

    了解白癜风的临床表现和中医治疗

    【教学内容】

    1.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证。以皮肤颜色减退、变白,境界清楚、无自觉症状为主,可发于任何年龄。

    2. 中医治疗分为气血不合、肝肾不足两型。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十七节 斑秃

    【目的要求】

    了解斑秃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治疗。

    【教学内容】

    1.斑秃的治疗提倡早期中西医结合内外治疗

    2.自学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十八节 脂溢性皮炎

    【目的要求】

    1、了解脂溢性皮炎的形成原因。

    2、熟悉脂溢性皮炎的临床分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脂溢性皮炎的临床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十九节 痤疮

    【目的要求】

    1、了解痤疮的形成原因。

    2、熟悉痤疮的临床表现。

    3. 掌握痤疮治疗

    【教学内容】

    1.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其发病与雄激素、皮脂分泌、毛囊管角化过度、异常菌群和炎症的产生有关。以颜面、胸背部黑头、丘疹、脓胞、结节损害为主。西医治疗包括抗生素、内分泌疗法、微量元素疗法、13—顺式维生素A 酸、氨苯砜等治疗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皮脂腺功能,减少皮脂溢出,防止毛囊角化过度。中医临床分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三型进行论治。

    2.重点要求:讲述痤疮的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十节 酒渣鼻

    【目的要求】

    1、了解酒渣鼻的治疗原则。

    2、熟悉酒渣鼻的临床分型。

    【教学内容】

    酒渣鼻的临床分型、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二十一节 红斑狼疮

    【目的要求】

    1、了解红斑狼疮的实验室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及治疗。

    2、熟悉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红斑狼疮分为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室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血常规、血沉、狼疮细胞,各种抗体及狼疮带试验。重点讲述ds—DNA Sm 抗体。

    2、治疗上应用非甾体抗炎病,抗疟药、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中医治疗分五型。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

    第二十二节 淋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淋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2、熟悉淋病的病因病机,男性淋病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主要是奈瑟淋球菌,通过性接触传染。中医认为由湿热秽浊之气感染。男性淋病见淋病性尿道炎、附睾丸、前列腺炎等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直接涂片、细菌培养。治疗方案:尽早、足量、合理应用抗生素。

    2.重点要求:淋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十三节 梅毒

    【目的要求】

    1、熟悉梅毒的病原菌、传染途径、临床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掌握梅毒早期和晚期梅毒的治疗方案。

    【教学内容】

    1、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临床上分为先天和后天梅毒。依据感染时间2 年为界,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传染性大 .晚期梅毒传染弱或无传染性。治疗上抗梅毒药物以青霉素为首选。必须早期、足量、正规 .按计划完成疗程 .

    2.重点要求: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的治疗方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加见习

    第二十四节 尖锐湿疣

    【目的要求】

    1、了解尖锐湿疣病因病机。

    2、熟悉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内容】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主要由于性接触传染,中医认为由于秽浊不洁或受秽浊之毒引起。基本损害为淡红色、灰色或淡褐色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或蕈状柔软赘生物,易出血,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治疗以外治法为主。

    【教学方法】

    自学加见习措施和评价措施 。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逐章节内容的分析、比较,结合临床辨证与辨病的工作实际,突出中西医在具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并始终坚持注意突出中、西医特色,相互取长补短、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确定相互最佳比例和序列,初步实现外科学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注重采取突出重点,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入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外科现代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讲授,既提高了学生对外科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外科视野及思路,又符合临床医疗的实际,大大增强了外科教学的时效性,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医学与世界医学接轨与国际医学界交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理论课内容

    学时分配

    1

    绪论

    4

    2

    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5

    3

    无菌术

    4

    4

    麻醉

    4

    5

    体液与营养代谢

    5

    6

    输血

    4

    7

    休克

    5

    8

    围手术期处理

    4

    9

    重症救治与监测

    4

    10

    疼痛与治疗

    自学

    11

    内镜、腔镜及显微、移植技术

    自学

    12

    感染

    6

    13

    损伤

    6

    14

    肿瘤

    6

    15

    急腹症

    6

    16

    甲状腺疾病

    6

    17

    乳房疾病

    5

    18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5

    19

    门静脉高压症

    5

    20

    肠道炎症疾病的外科治疗

    自学

    21

    腹外疝

    5

    22

    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自学

    23

    泌尿、男生殖系疾病

    6

    24

    肛门直肠疾病

    6

    25

    周围血管病

    6

    26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6

     

    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期末考核方式:理论课闭卷考试占期终成绩60%。

    2. 形成性评价:理论课堂、实训或见习课点名、互动、作业及期中测验占期终成绩40%。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