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据2022版教材修订)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分:3
学时:48 学时(线下教学:32学时,线上教学: 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适用对象: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能积极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前行。
2.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能够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出发,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历程,进而深刻领会近现代中国历史和人民“四大选择”的历史合法性;使学生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理想信念。
3.能力目标:
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提高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大是大非和社会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通过考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判断学生把握国史与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总体状况;监测教师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实践与学生具体实际进一步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课程成绩评定
形成性评价:采取自评、实时评价、过程评价等形式开展有效评价。
终结性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总结评测相结合,既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所考核,又致力于促进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成绩构成:成绩总分100分,具体为:考勤及线上教学20%;社会实践成绩占20%;期考成绩占6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考核形式:闭卷、非闭卷或期末论文,三种考核方式均可,由任课教师自主决定。
考核方法:课程作业、线上测验、实践教学、学习笔记、出勤记录、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等作为过程考核的内容,考核成绩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期末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4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5.《中共中央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6.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
7.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 (1894年11月24日)
8.《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9.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
10.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1945年6月)
11.习近平:《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序一)(2001年11月)
12.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
13.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9日)
14.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15.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9月、11月)
16.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1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 5 月 5 日。
18.列宁:《民族和殖民问题提纲初稿》,《列宁全集》第 39 卷,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19.《中国共产党章程》(1922 年 7 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1 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
2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7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 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22.《中共中央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23.《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24.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2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7年8月1日)
26.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年9月3日)
27.《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
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
29.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
30.毛泽东:《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
3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32.《改革开放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33.《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34.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35.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第1期
36.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第一专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1.素质目标: 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知识目标: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 “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3.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2.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3.如何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4.如何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历史观
【考核重点】
1.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2.“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专题 近代中国的磨难与抗争
1.素质目标:增强现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
2.知识目标:了解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活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理解民族复兴是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大梦想和奋斗目标的。
3.能力目标: 能正确认识列强入侵对中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与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 怎样看待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是怎样提出的
【考核重点】
正确认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的提出。
第三专题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形成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期背景铺垫。
2.知识目标: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经过;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掌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3.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评价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梦”为何失败
2.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强求富梦”为何落空
3.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梦”为何夭折
【考核重点】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根本上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第四专题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必然历史走向和规律
2.知识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基本过程、历史价值等知识,理解:通过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3.能力目标:能够辨析、批驳针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
3.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考核重点】
共和政体的病变与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的历史必然性。
第五专题 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2.知识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理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主动的选择;掌握: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
3.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能够从历史现象中抽象出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
2.为什么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五四运动怎样促进了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
4.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考核重点】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六专题 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1.素质目标: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定跟共产党走的信念,自觉弘扬 “红船精神”。
2.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以及发动工农运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客观必然性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开天辟地”的关系;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伟大意义。
3.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能够从历史现象中抽象出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奋斗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世界
【考核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中国产生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七专题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激发大学生自觉吸取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革命营养,使之成为自身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
2.知识目标:了解: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本质及推翻其统治的必要性与正义性、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成就、三次左倾错误的危害及其原因; 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3.能力目标: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继续革命
2.中国共产党怎样继续中国革命
3.中国革命新道路经历了怎样的考验
4.怎样沿着中国革命新道路继续发展
【考核重点】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本质及推翻其统治的必要性与正义性,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与历史意义。
第八专题 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增强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决心。
2.知识目标:了解日本侵华战略的实施与侵华日军的罪行,了解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全民性和国际性。掌握: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方略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掌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3.能力目标:能够辨析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保持对抗战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有助于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全民族抗战的血肉长城是怎样筑成的
2.如何看待抗战中国民党及正面战场的作用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5.如何理解抗日战争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考核重点】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第九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决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知识目标
了解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和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历史必然性。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掌握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共性中挖出个性、从普遍性中发现特殊性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了哪些努力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
3.为什么选择了人民共和国方案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考核重点】
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
第十专题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2.知识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之必然性,认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曲折与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重大意义。
3.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新生人民政权是如何巩固的
2.新中国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探索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了怎样的历史成就
【考核重点】
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其重大意义
第十一专题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认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2.知识目标
了解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过程。理解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大之前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本内容。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矛盾和问题、能够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如何开启的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如何推进的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考核重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接续发展。
第十二专题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 素质目标
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2.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党面临的主要任务。理解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
3.能力目标
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四个自信”。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如何到来的
2.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如何取得的
3.如何理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4.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
【考核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第十三专题 把握历史主动 坚定历史自信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深刻把握历史自信、全面把握历史主动、争做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掌握历史主动中创造伟大成就;理解始终践行初心使命是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掌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核心密码。
3.能力目标
以历史主动精神深邃思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如何理解百年历程中党的历史主动精神
2.党的历史自信从何而来
3.怎样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考核重点】
青年学生应当如何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学时数分配表
专题 | 内容 | 教学形式 | 教学时数 |
第一专题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 线下教学 | 理论1学时 |
第二专题 | 近代中国的磨难与抗争 | 线下教学 | 理论3学时 |
第三专题 |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线下教学 | 理论4学时 |
第四专题 |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 线下教学 | 理论2学时 |
第五专题 | 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 线下教学 | 理论2学时 |
第六专题 | 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 线下教学 | 理论2学时 |
第七专题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 线下教学 | 理论3学时 |
第八专题 | 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 线下教学 | 理论3学时 |
第九专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 线下教学 | 理论3学时 |
第十专题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 | 线下教学 | 理论2学时 |
第十一专题 |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线下教学 | 理论2学时 |
第十二专题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线下教学 | 理论2学时 |
第十三专题 | 把握历史主动 坚定历史自信 | 线下教学 | 理论1学时 |
网络教学 | 利用学习通组织学生看视频、做作业、讨论 | 线上教学 | 网络教学8 |
实践教学 | 进行实践活动 | 线下教学 | 课外实践8 |
期末考核 | 考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34页 | 2学时 | |
合计 | 48 |